揭秘:古代客栈如何为客人提供特殊服务?

“也许当下一批客人来到的时候 , 你就已经忘了我这个过客了 , 我不像你这么有勇气 , 敢于面对这个沙漠 。”这是《新龙门客栈》里的一句台词 。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星际穿越》里的库铂一样可以来到五维空间 , 然后很有逼格地像看纪录片一样审视自己的过去 。以至于人们总是好奇古代人是如何完成某件事情的 。比如需要干坏事时 , 没有牙膏 , 那岂不是人人一口大黄牙?没有小杜杜 , 他们如何在享受造人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避免出“人命”?
当然完成这些事情还有一个前提 , 没有可以预订酒店的网站、七天连锁酒店这样的平台 , 来到陌生城市 , 上哪找酒店?那么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开房的?是否也要进行身份登记?
不仅需要 , 而且查得很紧 , 没有“介绍信”只能睡马路 。古代的中国虽然无法信息化管理户口 , 但很早以前就有完整的户籍制度 。为了证明和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 古人发明了“路引”、“门券”抑或“鱼符”、“牙牌”之类证明身份的腰牌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 , 古人的防伪技术是非常差的 , 因此经常出现假冒的身份证 。
大部分古代中国人很少有出远门的机会 , 只有少数人有这个需求 。
网络配图
如果是官员、商人出差 , 或得到官方授权的外事活动 , 都会持有“符节”或“符卷” , 这种“符”、“节”、“卷”等 , 都是早期入住旅馆的身份证明 , 这些相当于现代的“介绍信” 。后来的“驿卷”、“信牌”也都属于旅行凭证 。
当然 , 在小说里出现的荒郊野岭的客栈 , 比如孙二娘开的人肉主题客栈、李凤姐开的美女主题客栈 , 理论上说 , 由于天高皇帝远 , 应该是不需要的 。
和现代一样 , 客人入住后要进行详细的身份信息登记 , 称为“店薄” , 或“店历” , 要妥善保存 , 留底备案 , 逐月定期交官方查验 。
而且这种登记制度 , 来客的姓名 , 籍贯 , 职业以及到何处去 , 干什么事 , 都要一一登记在案 , 官役衙差要时不时地去检查 , 一到夜晚不准客人进出 , 直到天亮方可 , 规定寺庙和普通百姓家不得收留外乡人住宿等 。
《马可?波罗游记》中 ,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当时元大都(今帝都)看到 , 所有客栈和旅馆的老板 , "要将投宿的客人的姓名写在一个簿子上 , 注明他们来去的日期和时间 , 这种簿子每日须交送一份给驻在方形市场的那些官吏 。"
客从哪里来?
古代旅馆业 , 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除了官办宾馆外 , 城市旅馆、家庭旅馆都出现了 。当时城里的“谒舍” , 就是一种城市旅馆 , 这种城市旅馆数量很多 , 分布广泛 , 多供做小生意的普通下层人入住 , 《汉书?食货志》中谓“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 , 就是这个意思 。而官办普通旅馆称为“传舍” , 服务稍好 , 专用于接待“官差” 。
古画也不乏对旅馆的描绘
至于品牌宣传 , 古代当然没有OTA、没有连锁酒店直销渠道……主要靠口碑传播 。古代旅馆早已充分考虑了硬件建设 , 让客人入住后更觉舒适 , 以增加客人来源 。《上客舍议》称 , “冬有温庐 , 夏有凉荫” , 这里的“温庐”相当于现代配有暖气的房间 , “凉荫”则是纳凉休闲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