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问吧精选︱王吉辰:四季如歌说“节气”( 二 )


小兔兔:请问您 , 古人如何面对闰年的节气变化?
王吉辰:其实 , 二十四节气对于官修历法而言 , 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协助制定闰月 , 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作用 。
有些关注农历的朋友会奇怪 , 为什么农历的闰年有时多一个四月 , 有时多一个八月 , 有时还甚至可能出现闰腊月?这个闰月就是依据节气定出来的 。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置闰的原因 。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大约是365.2422天 ,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天 , 我们要建立一种阴阳合历 , 保证正月初一与新月相吻合 , 就需要在二者之间取个最小公倍数 , 使得365.2422y≈(12y+n)29.53 , 这里最小的整数解就是y=19;n=7 。 也就是十九年里多七个单月 。 公元前7世纪左右 , 中国人可能就使用了这一置闰方法 , 古希腊人默冬在公元前5世纪也发现了十九年七闰 , 巴比伦人稍晚也用这套方法安排闰月 。 但十九年七闰在天文学上仍被冠以“默冬章”的名称 。
如何在这19年里插入7个闰月呢?这就要利用二十四节气了 。 二十四节气其实是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比如立春是节 , 谷雨是气 , 惊蛰是节 , 春分是气……以此类推 。 24节气分布到每个月 , 大约一个月会有2个节气 , 节气在月首 , 中气在月中 。 但是15.22天乘于2大于一个朔望月 , 如果遇到闰年 , 一年中有十三个月 , 总会有一个月没有中气 , 古代历法就将其定为闰月 。 这就是置闰的方法 。
所以说 , 如果出现闰年 , 节气和月份的搭配是会稍稍发生变化 , 这是太阳历为了配合太阴历不得已的做法 。 但使用无中气置闰法 , 有一个很大的好处 , 就是尽可能减少了人为插入一月之后对一年中节气分布的影响 。 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出现六月飞霜的情况啦 。
飞翔的兔子:请问 , 从一年只分为春秋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分界线是哪个时期?
王吉辰:您好 。 您提到的这一观点大概主要基于一个认识 , 即目前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中 , 可见“春”“秋” , 而不见“冬”“夏” 。 陈梦家、于省吾等先生均持此观点 。 尤按于省吾先生的观点 , 殷商一岁只分春秋 。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 我曾就此问题请教过业师徐凤先先生 , 先生告诉我这一问题其实学界仍有争论 。 一方面 , 因卜辞所刻文字与祭祀或占卜内容息息相关 , 目前尚未发现“冬”“夏”的记载 , 并不意味着当时没有冬夏的季节认知 。 另一方面 , 对于殷墟卜辞中“夏”、“终(冬)”等字的释读 , 也有不同意见 。 此外 , 先生还将师爷李学勤先生的“四方风”研究见告 , 并指出李学勤先生认为商代已经有四时的区别 。
业师与很多先贤前辈都参与了陶寺天文台的考古工作 , 而据他们的研究 , 公元前两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 陶寺人已经可以观测到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了 。
相信随着更多新的考古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 , 我们对于先秦历法的认识也将会变得更加明晰 。
小兔兔:请问您 , 古人历法是基于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吗?八卦是否也有天文学知识?
王吉辰:您好 。 古代的历法不仅要承担指导农业生产的功能 , 它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要安排国家祭祀活动 。 通过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 , 就是前一种历法的代表 。 从古至今 , 自上而下 , 立足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 , 一直以来都秉承这样一种“敬授民时”的修历观念 。
后者 , 如利用干支纪年对祖先进行轮流祭祀的殷商祭祖活动(一般称为“周祭制度”) , 干支纪年法关照的则是“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中国古代一直是两种历法并行、搭配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