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为什么是朝鲜?( 四 )


《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势力得以进入朝鲜 。清朝政府当然不甘心放弃朝鲜,特别是日本吞并琉球后,中国对来自东邻日本的威胁更加敏感 。另一方面,北方的俄国也在跃跃欲试 。清政府既不愿意因出面维护朝鲜的权益而同日本和俄国发生对抗,又怕日俄势力渗透朝鲜,故决定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大行“以夷制夷”的故智 。
日朝缔结《江华条约》
1879年8月,清廷令李鸿章“婉为开导”朝鲜,开放门户,与西方各国立约通商 。李鸿章当时致函朝鲜国王李熙之叔、原太师李裕元,传授的方略是“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与泰西(西方国家)通商,借以牵制日本” 。又说,“以朝鲜之力制日本,或虞其不足;以与泰西通商制日本,则绰手有余 。……若贵国先与英、德、法、美交通,不但牵制日本,并与杜俄人之窥伺” 。
朝鲜政府起初并不愿意开放,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清政府的“劝导” 。1882年,主管朝鲜事务的李鸿章派员促成朝鲜与美国谈判,美国承认朝鲜的独立,对方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朝鲜同意美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 。此后数年,清朝还促成朝鲜与英国、法国、德国签订类似协议,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朝鲜的对外开放及现代化进程 。
另一方面,朝鲜内部的政治格局也更加错综复杂 。朝鲜国门打开以后,外国势力开始全面进入朝鲜 。朝廷内部,闵妃集团推倒大院君时代的一切制度,表示要“开化自强”,效仿清朝的“洋务运动”进行改革,按照清朝总理衙门的模式设立了统理机务衙门,派使团赴中国和日本访问学习 。1881年创立新式军队——别技军,由闵妃的侄子闵泳翊掌管,开始招募日本军事顾问改造军队,编制训练新军 。军制的改革触动了朝鲜旧军人的利益,招致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怀念大院君的“斥倭锁国”政策,并密谋起事,准备拥戴大院君长子李载先,废黜高宗,让大院君复出执政 。但是尚处在准备阶段便被闵妃探知 。30多名首要分子被诛杀,李载先因是国王李熙胞兄而赐自尽 。大院君的势力遭受清洗 。
1882年,朝鲜大旱,人心浮动 。这年7月,朝鲜发生京城侍卫部队联合城市贫民的起事,史称“壬午兵变” 。在士兵行进的同时,大量的手工业者、小商人、城市贫民等汉城普通市民加入了这次起义,使“兵变”迅速转化为社会矛盾总爆发的“民变” 。大院君利用局势,引起义军人把矛头指向闵妃 。民众冲进王宫搜寻闵妃,闵妃装扮成宫女,逃出王宫 。下午17时许,成千上万的朝鲜军民开始围攻日本公使馆,起义士兵和市民与日本人激战至深夜,他们焚毁了公使馆周围的民房,日本驻朝公使花房义质被迫烧毁公使馆,仓皇逃走 。
一时汉城大乱,政局陷入瘫痪 。高宗李熙无奈之下,不得不把生父大院君召入宫内,由他主持国政以收拾乱局 。李昰应趁机入宫掌权 。大院君上台后,打击外戚势力和腐败官吏,废除闵妃集团执政时的一切措施,恢复锁国政策 。
因为清朝在朝鲜向不设官,直到8月1日清廷才从驻日公使黎庶昌的电报中得知兵变 。黎庶昌急电清廷,建议“中国宜派兵船前往观变” 。闵妃集团的官僚金允植、鱼允中向清朝求救,请求出兵朝鲜 。原本告假回乡奔母丧的李鸿章被紧急召回处理此事 。经过紧急商量,8月9日,淮军将领吴长庆、水师提督丁汝昌、候补道马建忠率军乘威远等三舰赴朝 。其中庆军六营直入汉城,“旬日之间,祸乱悉平,人心大定” 。
“壬午兵变”被清朝平定,上台仅33天的大院君李昰应再次倒台 。因为被认为是这次兵变的幕后主使,大院君被清军诱捕,用船押送天津 。大院君刚被禁时既悲且恨,颇有抵触,“在船颇切危惧,食物概不入口” 。大院君后来被监禁于直隶省城保定 。李昰应的国王生父身份令同是皇帝生父的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譞非常同情,他反对囚禁李昰应,并为其求情 。到了1885年,大院君才被释放回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