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天下进程进入了倒计时 , 东方六国再无一国可单独抗秦 , 甚至各国合纵亦无胜算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 持续时间之长 , 双方投入兵力之巨大 , 损失之惨重 , 战后对时局影响之深一直为后世所和热议 。虽然记录长平之战的文献不胜枚举 , 当代研究讨论此战的文章也不计其数 , 但是专题讨论双方兵力投入和战损的文献却是凤毛麟角 , 笔者不才 ,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自己的推断对此问题给予粗浅的研究 , 有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的赵国由于廉颇长时间对峙 , 国力不济 , 在与秦国的消耗战中处于下风 , 且愈加不利 , 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 , 而起用主战的赵括主动对秦发动决战;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 ,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 , 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 , 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 , 最终得意成功围困赵军四十六天 , 赵军突围失败 , 最终在主将赵括阵亡后投降秦军 , 秦则乘机坑杀降卒 。赵国经此一战精锐损失殆尽 , 从此秦国统一大业进入快车道 。长平之战赵国出动兵力太史公在《史记》中的《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本纪》有多处记载 , 其中《白起王翦列传》中载“括军败 , 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 , 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 。非尽杀之 , 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赵人大震 。”从上可以看出 , 赵军前后投入和损失四十五万人 。秦军投入兵力《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 , 但是根据《孙子兵法》中的“十则围之 , 五则攻之 , 倍则战之”的精神 , 白起纵使天纵英才 , 更兼地形之利 , 秦军围困四十五万赵军虽不要用十倍于赵军兵力 , 但至少要有超过四十五万人的兵力 。因此有很多学者研究认为秦军兵力在五十万到一百万之多 , 更为大众接受的数字是秦军六十万人 。
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史记》记载和推断 , 秦赵双方出动兵力分别为六十万人和四十五万人 。但是不少人质疑《史记》的记载的准确性 , 的确司马迁著《史记》是在百年以后的西汉 , 汉朝之前的历史非他本人所经历 , 汉前史事都是他参考以往史料典籍 , 记录战国时代主要参考《秦纪》(始皇帝焚书主要烧的是六国史料) , 《秦纪》作为秦国史料虽有讳败为胜的毛病 , 但是对于长平之战赵国的记载却也客观 , 毕竟不是记录的是敌手而非自身 , 对外没有作假的意义 , 即便有夸大对手实力来炫耀本国功绩的嫌疑 , 但是根据长平之战遗址出土的赵军骸骨专家作出推测 , 赵军损失与《史记》记录很是接近 。1998年由靳生禾、谢鸿喜两位军事历史地理学家合著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最大战役之研究》一书 , 是现在关于长平之战研究最为权威的一本专著 , 其中很多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 , 这本书无论是考证还是实地考察都做得非常细致 , 论证也让人信服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书中的其中一个观点就是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虽然不一定有45万 , 但是也不会差很多 , 其中阵亡25万 , 投降20万 。同时秦军也在此战中 , 损失四五十万兵力 。(阵亡三十万 , 受伤十几万)
- 新朝末年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了陨石术
- 剑阁道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谁赢了
- 解密:凭什么说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存在谎报战功?
- 方圆之战第八关如何过? 手把手教你通关秘籍
- 袁绍是因为权术过于幼稚在官渡之战才失败
- 三晋伐齐之战:战国初期的大规模战争
- 方圆之战新手攻略 如何操作呢?
- 魏灭蜀之战:三国结束前的最后一场倾国大战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分析,为您的考研之战指一条明路
- 张辽是怎么死的?揭秘刚侯张辽威震逍遥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