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道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谁赢了

魏军伐蜀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
刘禅闻讯后,忙命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到阳平关防守钟会军 。9月,魏军正式全面发动攻势,刘禅却不等援军到达,就命汉中的蜀军撤退,令魏国东路军长驱直进 。钟会遂亲自带兵攻阳平关,再派李辅攻乐城的王含、荀恺攻汉城的蒋斌、刘钦由子午谷出与主力会师 。阳平关守将傅佥想开门迎敌,可是部将蒋舒却建议坚守阳平关,傅佥不听 。蒋舒因而投降,傅佥愤而战死 。魏军进占阳平关后,乐城与汉城也不攻自破,东路军继续长驱直入,直逼剑阁 。
西路军也同时展开攻势,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趋分别从东、西、北三面进攻沓中的姜维 。不过姜维因获悉魏军已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孤危,便不作抵抗,且战且退,希望尽快赶到剑阁援助 。但中路军已从祁山进达阴平之桥头,切断了姜维的退路 。
姜维为引开魏军,便率军从孔函谷绕到诸葛绪后方,诈称攻击 。诸葛绪怕自己的后路反被切断,慌忙后退三十里,姜维趁机立即回头越过桥头 。当诸葛绪察觉自己上当时,蜀军已远远离去,追赶不及 。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 。当时阳平关丢失,蜀军惟有退守剑阁,抵抗魏军 。
钟会率军进向剑阁,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大剑山,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姜维利用这种有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而刘禅也派人向东吴求救,吴国派出丁封、孙异等救蜀 。
剑阁对峙
钟会前有剑阁雄关,寸步难进,后黄金、乐城、汉城三地要隘,东溯汉水、芒刺在背 。要是拖拉下去,形势真如姜维所预计:“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 。”到时退兵,蜀汉若诸城并出,前后夹击,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惨了 。钟会于是又干起最拿手的,动笔杆子,寄希望于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致书于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姜维不同蒋斌,置之不理,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着头皮强攻剑阁,姜维列营守险 。试想魏军强攻黄金、汉乐已近两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剑门,只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 。攻关不克,钟会只得暂时引兵后退,蜀军保险拒守 。魏军真处于 “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进退维谷的僵局 。钟会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加上魏军粮食不继,军心开始动摇,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废 。
奇袭成都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涪,在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300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
邓艾献策的要点是,魏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若蜀军不援涪,魏军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 。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邓艾执行 。
邓艾挑选精兵,想与诸葛绪联合经江油避开剑阁,直取成都 。但诸葛绪以自己只受命攻击姜维,不可自作主张为由,拒绝邓艾联军之议,率军东去,与钟会军会合 。不过,钟会为扩大军权,密告诸葛绪畏懦不前,结果诸葛绪反被征还治罪,其部归属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