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趣闻:江郎才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江郎才尽是人们常用的成语,但很有可能对典故中的江郎无无甚了解 。江郎的名字叫江奄,其实千古以来世人一直都曲解了江郎 。江郎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把眼皮儿一翻,白眼一露:你们这些人类,根本不懂哥彪悍的人生!
江郎就是江淹,字文通 。他是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代,后世大多认为他是个文学家 。作为一个文学家,在中国浩瀚如海的成语库中,江淹贡献了两个关于才华的形容:第一个是江郎才尽,第二个,是妙笔生花 。
从这两个大悲大喜的形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江淹的才华经历了怎样惨淡的由盛转衰的转变(什么鬼) 。
惨剧的发生,来源于一个梦,或者说,两个梦 。
网络配图

据说,江淹晚年的某一天,做梦梦到一个帅哥,自称晋人郭璞 。郭璞对他说:“我有一只笔放在你那里很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了” 。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发现一只五色笔,便还了回去 。从此以后“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这也是妙笔生花的由来 。
《晋书》里虽然将郭璞和葛洪归为一卷,后世也多认为他是个术士,但其实郭璞“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文章写得也很不错 。晋室南渡后,郭璞还因为文采上佳,被朝廷任命为著作郎(以后我们会八到他) 。
所以说,大家觉得江淹文采好,是因为郭璞借了才气给他 。而鲜为人知的是,《南史》中还有另一个类似的故事 。那个人也把自己的才华借给了江淹 。
他就是张景阳 。
张景阳即张协,字景阳,他是西晋文学家,文章名著当时 。钟嵘在《诗品》里将他的诗评为上品,以为“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 。词采葱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虽然我一向和钟嵘的评分标准不对付,但也必须承认,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很有共识的 。
来看看张景阳的诗吧 。
秋夜凉风起 。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 。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 。佳人守茕独 。
离居几何时 。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 。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 。蜘蛛网四屋 。
感物多所怀 。沈忧结心曲 。
和江淹的有些文章,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别人要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
据说当时江淹梦见张景阳(他梦见的人可真多),张景阳说以前把锦缎放在江淹这里了,要他还回来 。江淹给他,张景阳很生气,说怎么只有这么一点了!转头就跟丘迟说,算了,我不要了,都给你好了 。后来江淹的文章就不行了 。
这两个故事给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江淹人缘真好,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把文采借给他,也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
托梦之事当然不可考,但如果以文学家的身份来看,江淹三十五岁以后,的确就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文章了 。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包括那两篇最著名的《别赋》《恨赋》,都是江淹年轻时写的 。
然而,这并不代表江淹被生活打倒,就此一蹶不振了 。我们要记得杜甫说过一句话,魍魉喜人过,文章憎命达 。
这句话放在江淹身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
江淹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道因此而衰落,不得不靠打柴为生 。不过,他“少而沉敏,六岁能属诗”,因此在弱冠时就被高平檀超赏识,引为上席 。
【演义趣闻:江郎才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檀超曾任刘宋的国子博士,不但有才气,为人还非常狷狂 。他常自比为东晋名士郗超(郗超与檀超同为高平人),认为是“高平二超” 。自比就算了,他逢人就说:“我觉得我比郗超厉害多了,你觉得呢?”——人都死了,你让人家怎么回?不止如此,他仗着萧太后是自己的祖姑,公然叫人家老太婆…老太婆…老太…婆…这样一个人,对江淹如此推崇,可见他当时的文采,已属上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