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何总发生自毁长城的悲剧?

斛律光是北齐名将、是北齐老将斛律金的长子,少年时代即跟随父亲在军营中效力,因屡立战功,不断获得升迁,先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后又受封咸阳王 。
斛律光是个军事天才,骁勇善战、治军严明,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他所指挥的战役多次获得胜利,为北齐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当时的北齐来说,斛律光可谓是“长城” 。
然而,可悲的是,这样一座长城,最终却被谣言害死了——武平三年(572年),斛律光在凉风堂被杀死,时年五十八岁 。
仔细分析斛律光被杀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是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
【历史上为何总发生自毁长城的悲剧?】其主观原因有三点:
一是性格残暴、得罪了很多人 。据《北齐书》记载:“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督众,唯仗威刑 。版筑之役,鞭挞人士,颇称其暴 。”斛律光对待下属严格,本不是毛病,但为了达到治军严格的目的,他“依仗威刑”,甚至“常常鞭挞役夫”,这就暴露了其残暴的本性,使手下人怨声载道,失去了群众基础,为日后的败亡埋下了祸根 。
二是性情耿直、口不择言,因此得罪了权贵 。《北齐书》中记载了这样两件事:斛律光常在朝堂上垂帘而坐,有一天,有个叫祖珽的大臣骑马从斛律光朝堂门口走过,斛律光见后大怒,对人说:“此人好大胆子!”还有一回,祖珽在内省高声大气地讲话,斛律光正好路过,听到后,又十分恼怒,当众表达了自己对祖珽的不满 。
祖珽见斛律光对自己特别不满意,碍于斛律光的地位,他心中很忐忑,便向斛律光的一个随从奴仆行贿,问他:“相王(斛律光)很恼怒我吧?”那个随从回答:“相王经常长叹说,‘盲人入朝,国家一定破灭’!”“盲人”就是指祖珽,因为他眼睛不好使,所以被称为“盲人” 。
祖珽因此更加忌恨斛律光 。还有一个叫穆提婆的权臣,有心巴结斛律光,请求娶斛律光庶女为妻,斛律光对穆提婆极其讨厌,便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这还不算,过了些日子,后主将晋阳的一处田地赏给了穆提婆,斛律光得知后,便在朝上大声说:“晋阳的田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几千匹,以平寇难,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不是破坏军务吗?”这样一来,就把穆提婆也给得罪了 。
斛律光敢于直斥权贵阶层,说明他是一个性格耿介、正直的人,但同时也暴露了其性格的缺点 。因为明目张胆地得罪人,难免要为自己结祸 。
三是不懂得避嫌 。《北齐书》载:武平二年(571年),北周派兵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赶往援救,两军在城下大战,北周军队大败,斛律光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戍,还俘获了周军千余人、凯旋而归 。
然而,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的时候,皇帝就下了敕令,命斛律光放散兵众、令归其家 。皇帝的做法也许有欠妥之处,但在那样乱纷纷的局面下,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作为统兵主帅的斛律光,即使有意见,也应该保留自己的意见、无条件地执行皇帝的旨意 。
可是呢,斛律光认为兵士多立有军功,还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放散、不施恩泽,就不能赢得民心 。于是,他一边上表,请皇帝改变主意,一边令军卒仍然前进 。但朝廷迟迟不传新旨,所以当军队走到紫陌时,斛律光只好命令驻营等待 。
皇帝听说斛律光的大军已逼近都城,很不高兴,连忙请斛律光入见,然后慰劳奖赏了兵众,这才令其放散 。在这件事上,虽然斛律光有他的道理,但这样做,显然有拥兵逼迫皇帝听从自己指挥的嫌疑;当时的斛家,可谓是满门贵戚,他就应该处处避嫌了,还这样一意孤行,很难不引起皇帝的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