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藩王发现儿子与妃子通奸被气上吊自杀

安阳市区西北20多公里处,有个村子,名叫康王坟村 。安阳古迹颇多,袁林、殷墟,前几年又火了曹操墓,即使是安阳本地人,也没多少人知道这里有明代藩王赵康王的墓葬 。赵康王朱厚煜是第六代赵王,因为死后谥号为康,也称赵康王;因为赵康王埋葬于此,这个村子也叫康王坟村 。
赵康王的陵墓在村西头,穿过几条沟坎,在一片庄稼地,一座现代人建的小庙立在眼前,小庙很小,不过一间屋子,门头上写着“康王陵”三个字 。路过的一位老大爷问清我的来意,热情地带我去参观康王坟 。
网络配图
穿过一片杂草地,看见小路旁有个破损的石羊,我问老大爷是不是康王墓的旧物,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
“听老人们说,以前康王坟很大,很气派,石人、石羊、石碑非常多,房子也有十多间,但都慢慢被毁坏了,尤其是日本人侵略那年,毁坏得很严重 。”老大爷说 。
穿过一间大殿,是一座直径三四米的大型墓冢,杂草丛生,没有任何标志 。老大爷告诉我,这就是赵康王的墓冢,村里人都说,下面埋着朱厚煜这位王爷 。
康王坟的地宫入口是一座小房子,推开木屋门,立刻感到一丝凉意,屋内只有一个石门,就是地宫的入口 。地宫里每几十米都安有电灯,可能是灯泡的瓦数不够,里面还是显得黑漆漆的 。
地宫的入口处是坡度很陡的石梯,我摸着墙壁,慢慢地往下走,一步步挨近地宫的正门 。不知道走了多少步,终于进了地宫 。老大爷提醒我:“小心下面有水 。”果然没走两步,趁着不太亮的光线看去,地宫里浸水不少,虽不深且用木板石块垫出了路,但是由于光线太差,很难找到好走的路,鞋子很快就湿透了 。
赵康王的地宫建筑十分狭窄,我以前去过周王陵的地宫,也看过卫辉潞王陵,比较起来,这里规模与它们相去甚远 。第一间墓室左右的耳室被简化为两个壁龛,石门上是素面,没有任何雕饰;第二间墓室里摆放了两口石棺,右边的那口上面雕刻了八卦纹样 。第二间墓室的尽头,有一个壁龛 。地宫内还有一方刻石,上面记录的似乎是赵康王墓的选址过程等 。
同样是明代藩王,赵康王墓的地宫如此朴素低调,这也许就是少有人关注的缘由吧 。
才华出众喜揽文士
第一代赵王朱高燧,有着“枭雄型”藩王的典型特征:起于靖难创业阶段,野心不小,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但时势不由人,没有称帝的运气和实力 。
朱棣称帝后,几代君主继续加大了削藩的力度,软硬兼施夺回了藩王们的护卫,削弱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 。从周王开始,藩王们开始把身心投入到医学、音乐、文学等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藩王 。
比如被朱棣胁迫一起“靖难”的宁王朱权,政治上失意后,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著书立说中,经过苦心钻研,后来成为道家大师 。
网络配图
这之后,“有为型”藩王越来越多,最有名的当属郑王朱载堉 。他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音乐家,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他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
李约瑟博士认为,早在万历十二年朱载堉就已经证明了匀律音阶的音程可以取为二的十二次方根(即十二平均律),比欧洲人提前了数十年 。这一发现彻底解决了困扰人们千年的难题,是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 。现代乐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
据《明史》记载,朱载堉的一生著书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等,是一个可以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齐名的重量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在他多达百万字的著述中,尤以《乐律全书》最为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