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怎么种 风仙花( 二 )


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 。茎及种子入药 。茎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种子称“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 。
中文名
凤仙花
别名
指甲花、急性子、灯盏、花小桃红等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无患子目

凤仙花科

凤仙花属
英文学名
L 。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 。茎粗壮,肉质,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无毛或幼时被疏柔毛,基部直径可达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根,下部节常膨大 。

叶互生,最下部叶有时对生;叶片披针形、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向基部常有数对无柄的黑色腺体,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4—7对;叶柄长1—3厘米,上面有浅沟,两侧具数对具柄的腺体 。

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梗长2—2.5厘米,密被柔毛;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
侧生萼片2,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唇瓣深舟状,长13—19毫米,宽4—8毫米,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长1—2.5厘米内弯的距;
旗瓣圆形,兜状,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顶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长23—35毫米,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近圆形,先端2浅裂,外缘近基部具小耳;
雄蕊5,花丝线形,花药卵球形,顶端钝;
子房纺锤形,密被柔毛 。蒴果宽纺锤形,长10—20毫米:两端尖,密被柔毛 。
种子
种子多数,圆球形,直径1.5—3毫米,黑褐色 。花期7—10月 。
凤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 。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瓣 。
生长习性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 。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
凤仙花生存力强,适应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虫害 。如果气温高、湿度大,出现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洒防治 。如发生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防治 。凤仙花主要虫害是红天蛾,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 。如发现有此虫害,可人工捕捉灭除 。
植物种类
顶头凤仙花: 别名拦头凤仙 。为凤仙花的变种 。花顶生主茎或分枝顶端 。花大,重瓣 。分枝扩张,形成丛株 。
矮生凤仙花: 为凤仙花的变种 。植株较矮,株高20—30厘米 。
龙爪凤仙花: 为凤仙花的变种 。侧枝蜿蜒,水平延伸 。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
以根、茎、花及种子入药 。
中药名:
根: 凤仙根 。
茎: 凤仙透骨草 。
花: 凤仙花 。
种子: 急性子 。
采收加工
根: 秋季采挖根部,洗净,鲜用或晒干 。
茎: 夏秋间植株生长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叶及花果,洗净,晒干 。
花: 夏、秋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阴、烘干 。
种子: 8—9月当蒴果由绿转黄时,要及时分批采摘,否则果实过熟就会将种子弹射出去,造成损失 。将蒴果脱粒,筛去果皮杂质,即得药材急性子 。
功能主治
凤仙花是著名中药 。花入药,可活血消胀,治跌打损伤 。花外搽可治鹅掌疯,又能除狐臭;种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 。活血通经,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杀虫 。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 。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 。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