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歪曲史实?项羽究竟是不是弃军而逃( 二 )


《商榷》中认为“投降了灌婴军”的“由‘左右司马’率领的‘万二千人’”是垓下楚军的一部分,他们“沿项王的路线从西南角空隙突围南出” 。而从前述论证来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也毫无依据 。从《樊郦滕灌列传》来看这段描述与后面的下东城、历阳联系更紧密,可能是东城、历阳的守军 。又据《项羽本纪》,在垓下战前“大司马周殷叛楚” 。这左右司马也可能是周殷属下,但未随其叛楚,而是坚持到垓下之战后才投降 。
网络配图
《商榷》还认为《高祖本纪》中的“斩首八万”不是垓下楚军,理由是灌婴的5000骑在垓下一战中就斩首八万未免有点太多 。这是个误读 。《史记》中“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和“遂略定楚地”并不是说后面两项都是灌婴和他的骑兵所为 。否则其他汉将也太过无能了 。垓下之战后,“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而鲁后来也投降了,没有发生大战怎么斩首八万?垓下决战时项羽全部主力也只有十万,若别处还有这样忠诚的死士,为什么不让他们参战?按《商榷》描述,项羽亲率的主力纷纷投降,他根本瞧不上的“杂牌军”却在其死后还奋战到底,岂不荒谬?
司马迁写《史记》的态度是否完全客观
关于司马迁为何歪曲史实,《霸王别姬》认为其有“受到汉武帝冤屈,而在史记中特意抬高项羽、贬低刘邦”的可能 。《商榷》则认定《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理由是其记载了一些刘邦的优点和项羽的缺点,而若《史记》贬低刘邦的话也通不过汉朝政府审查 。
这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很难有绝对准确的答案 。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从基本逻辑来看,其所说的并不能证明《史记》的记录是完全客观的 。其次,史学界持笔者观点的人并不少,《史记》要通过审查也并非没有办法 。如李长之先生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里就说:“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才是一个真正英雄,刘邦却是一个流氓而已 。”在通过审查方面,李先生列举了司马迁的九种手段,并总结说:“他(司马迁)的方法是逃避和隐藏,这样便瞒过了那时当局者的检查,也瞒过了后来太忠厚以及太粗心的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