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中的那块和氏璧现在去哪了

和氏璧,一块在课本上记载的国宝,相传楚国有个国人叫卞和,他在荆山发现了一块为加工的玉石,玉石满怀欣喜地想要进献给楚国厉王,然而厉王让人鉴定时得出结论是玉石并非宝石,厉王以欺君之罪将卞和左脚砍掉 。然而痛苦的卞和并不死心,依然满怀信心地将玉石进献给武王,然而其结果是右脚被砍掉 。但是他仍不死心,抱着玉石在楚文王府外哭了三天三夜,最终楚文王感其真诚,玉石让专家鉴定其手中的玉石,最终得出这块是宝石的结论 。从此和氏璧文明于天下,同时也有了今天语文课本上关于和氏璧的文章 。
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如此闻名的和氏璧如今藏在哪个博物馆内呢,有没有见过和氏璧呢?然而,截至目前为之,事实上并没有人见过和氏璧,就算是见过也是一些赝品,真品就连业内的专家都无缘相见 。那么,和氏璧流落到哪里了呢?
要想考究这个问题非常困难,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常年处于战乱时期,按照记载,随着楚国的灭亡和氏璧的消息也逐渐消失了 。另一方面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但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却少之又少,根本无从寻觅 。而和氏璧最终消失的地方在丞相府 。据传当年楚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昭阳丞相,珍藏在丞相府的和氏璧却在一次丞相府失窃中消失了,根本没有人知道和氏璧落入谁手 。
网络配图
如今,最权威的记载是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最终将和氏璧归回于赵国,直至秦国统一天下,和氏璧被秦王篆刻成为玉玺,上面印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不过史上记载也仅仅到这里终止了 。或者当时的人已经将和氏璧忘记了,或者和氏璧被刻成玉玺后被广为传之,已经家喻户晓,根本不用记载入史册之中,这才导致了和氏璧成为了历史的神秘存在 。
近段时间,业内传言和氏璧在日本出现了,不过这也只是道听图说,并没有实际的根据,更但是仍旧不能考证 。总之,和氏璧因卞和而出名,虽然至今下落谁家不明,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也不失为一大乐趣 。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 。为天下奇宝 。
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邯郸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的回到古都邯郸的故事 。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 。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