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中的那块和氏璧现在去哪了( 二 )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作势摔过去 。
网络配图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 。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 。最后,秦王十分恼怒,但是此时就算杀了蔺相如也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会与赵国交恶,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同时是记载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与将相不和故事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 。
【完璧归赵中的那块和氏璧现在去哪了】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 。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
从此以后,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 。如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 。”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更多.大诗人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 。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 。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 。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 。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 。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王莽篡汉时,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当时王政君大怒将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玉玺还崩碎了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