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为何称之为「东西」?史上第一桩打白条竟是皇帝欠下的

「东西」为何称「东西」
据说,宋朝理学家朱熹在未出仕前的某一天,在家乡的一条巷子里,遇到了他博学多才的好友盛温和 。朱熹看到盛温和手中提着一个篮子,于是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和幽默地答道:「去街门买东西 。」之所以说盛温和幽默,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 。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是什么意思?为何不说买『南北』?」盛温和没有直接解答,而是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煳涂一时啊 。你把五方和五行对照一下就会明白了 。」朱熹想,按照五方和五行对照,「东」即对「木」,代表一切植物;「西」即对「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南」属「火」,「北」乃「水」,「中」为「土」 。朱熹终于明白了,塬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以装入篮子的物品 。若说买「南北」就不对了,篮子怎么可以装「火」和「水」呢?盛温和幽默的「买东西」,由于朱熹的大名而远播,渐渐地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
还有一种说法是: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龚玮的学者认为:在东汉时期,商贾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俗语有「买东」、「买西」的说法,即到东京、西京购货 。久而久之,「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名词,「买东西」就这样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中 。
古代为何把稿费称为「润笔」
文人为别人作诗文书画而获取酬劳,自古有之 。不过,古代不叫稿费,而称「润笔」或「润资」 。譬如,《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曰:「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 。」因为古时在用毛笔写字之前,通常会先用水把毛笔泡一泡,使之泡开,泡软,这样毛笔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毛笔泡水这个程序就叫「润笔」 。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
「润笔」一词,典出《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颖戏谓译曰:『笔干』,译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
古人出于自己所需,向文人墨客求取诗、词、赋、碑、铭、志、序、记、画等,俱需支付润笔 。而支付润笔或润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银两以外,还可以用粮食、物品、布帛来支付 。当然,有的文人则随自己喜好收取润笔,譬如,王羲之爱鹅,李白爱酒,而苏东坡则送羊肉也可以 。史上获取润笔最多的当属汉朝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有了新宠卫子夫后,由于种种塬因,把塬来「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皇后,贬居于长门宫 。终日愁眉不展的陈皇后,听说汉武帝非常喜欢司马相如所作的赋,便託人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相如为其作赋,述说对皇帝的思念之苦 。司马相如为陈皇后作了一篇《长门赋》,赋中尽述阿娇思念皇帝之情,汉武帝读后终有感悟,陈阿娇果真又重获汉武帝的欢心 。至于陈皇后最终被废,那是后话了 。《长门赋》共六百叁十叁字,而获百斤黄金,真可谓字字黄金 。
「打白条」的来歷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春,因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己掌握朝中大权的赵王司马伦,想当皇帝 。由是,他在一天上朝时,当着群臣的面,对俗称白痴皇帝的晋惠帝司马衷说:「昨天,我梦见了我的父亲宣帝(司马懿),他对我讲:『现在只有你出来当皇帝,天下才会太平 。』再说,我本是你爷爷文帝(司马昭)的亲兄弟,也是你的叔爷爷呀!即位是情理中的事情 。」司马衷虽然以头脑迟钝着称,但朝中的局势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他知道,如果他不让出这个皇位,别说当不了傀儡皇帝,恐怕连小命都要断送在这老东西手上了 。于是,他便憨笑着当场痛快地答应,将皇位禅让给司马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