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谋之王之:末世枭雄司马懿的征兵之道( 四 )


司马懿征伐辽东公孙渊时 , 手段更是毒辣 。为了树立威名 , 司马懿在确信自己有把握吃掉对方时 , 连投降机会都不给对方 。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两位老臣前来求和 , 司马懿竟以两人“老耄 , 必传言失旨”为由 , 加以斩杀 , 同时发出檄文 , 要求对方再派“年少有明决者来” , 公孙渊无计可施 , 只能另派年轻些的侍中卫演 , 前来商定送人质的日期 。司马懿又换了套说辞 , 煞有介事地正告道:“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 , 不能战当守 , 不能守当走 , 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 。汝不肯面缚 , 此为决就死也 , 不须送任 。”又拒绝了对方送人质的乞求 , 放手进攻 。最终 , 公孙渊战死在梁水边 , 司马懿大获全胜 。
司马懿入城后 , 高举屠刀 ,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 , 以为京观 。伪公卿已下皆伏诛 , 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所谓“京观” , 亦名“武军” , 是一种野蛮的耀武方式 , 即用泥土夯实尸骸 , 在路边筑成恐怖高台 , 显耀武功 , 震慑他方 。古语“坑”亦同此义 , 非指活埋 。“京观”与“坑”的区别在于评价上的褒贬 , 而非方法上的差异 。泯然于“处决”与“屠杀”之别 , 以屠戮代替正法 , 是古人常见的认知缺陷 。
司马懿大开杀戒的襄平城 , 即今之辽宁辽阳 , 时天气严寒 , 随征军士衣衫单薄 , 他们见司马懿收缴了大量衣物 , 遂请求增衣御寒 。司马懿心肠别致 , 竟一本正经地声称“襦者官物 , 人臣无私施也” 。古来将领 , 往往视兵士为自己家财 , 倍加爱护 , 战胜后大加赏赐 , 几成惯例 。对士兵不加体恤 , 不仅有损士气 , 还会带来风险 , 古罗马士兵经常在兵营里闹事 , 甚至直接导致皇帝被杀 , 起因多半在此 。当初曹操否绝司马懿伐蜀建议 , 所持理由之一即是“士卒远涉劳苦 , 且宜存恤” 。可见 , 悭吝、乖戾如司马懿者 , 百不有一 。然与此同时 , 司马懿又上奏朝廷 , 把1000多名60岁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 , 遣返回乡 , 似乎又表明他不是一味狠毒 。不过考虑到这些士兵年满六十 , 即便不致战死 , 也会随着生理大限迫近而日渐凋零 , 我们仍然不宜将该举措视为善政 。总之 , 这老怪物有着神出鬼没的道德感 , 极难一言以概之 , 难怪《晋书》作者感叹道:“迹其猜忍 , 盖有符于狼顾也 。”“狼顾”是什么?说不清 , 至少不属于“人性” 。
传闻 , 魏明帝去世前 , 司马懿做了个不那么像梦的梦:“梦天子枕其膝 , 曰:"视吾面 。"俯视有异于常 , 心恶之 。”这句“心恶之”的解读 , 是古代史家的招牌点睛术 , 寓指司马懿自此有了异心 。说此梦欠真 , 理由有二 , 一 , “视吾面”之说 , 验证于日后真实发生的皇帝诏书 , 梦与现实已然合二为一;二 , 既是做梦 , 以司马懿之谨慎老辣 , 他断然不可能将不可告人的隐衷款曲 , 告诉他人 , “心恶之”之说 , 他人何由得知?何况 , 载诸史籍的司马懿 , 位极人臣之时 , 仍表现得冲淡谦和 , 尝谆谆告诫子弟:“盛满者道家之所忌 , 四时犹有推移 , 吾何德以堪之 。损之又损之 , 庶可以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