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弼马温的职权其实很大

【揭秘明代弼马温的职权其实很大】一个“过云楼” , 开启了人们对古籍价值的关注和好奇 。而近日 , 南京图书馆拿出馆藏古籍精品中的精品 , 办了“册府千华——江苏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据介绍 ,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 , 本次展览时间也特别长 , 从10月22日到11月21日整整一个月 。其中既有与南京密切相关的《南京太仆寺志》 , 也有一张纸也珍贵的《永乐大典》!

网络配图
有什么与南京相关的?
明代唯一研究南京马政的书籍、明代南京地图亮相
昨天 , 南图的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周蓉 , 首先向采访人员介绍了展品中与南京密切相关的古籍 。
其中 , 首次与读者见面的《南京太仆寺志》 , 是明代雷礼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时所撰写 , 是明代唯一研究南京地区马政的重要典籍 。周蓉说:“可不要小看了养马的这个部门 , “弼马温”的职权其实很大的 。当时这个部门设在安徽滁州(当时滁州属南京管辖) , 是当地级别最高的行政部门 。在战争时期 , 战马就是战略资源;在和平时期 , 官员出行铁定要配马 。而什么样的人能坐什么样的马 , 什么颜色、配几匹 , 都是有讲究的 。而这本书 , 就保留了马政实施以来的第一手资料 , 所谓‘马政即国政’嘛 。”
此外 , 还有一本《洪武京城图志一卷》 , 其中详细记录了南京城的地貌 , 是明代朱元璋时期所著的有图方志 。周蓉告诉采访人员 , 20多幅地图中 , 详细记述了南京的建筑、地理形势、地名、各种机构等的地图 , 每一幅地图上都标示着不同的内容 。在展出翻开的那一页上 , 详细记述了当年南京的各种桥梁和城门的地理位置和名称 。“在地图中可以看出 , 当年很多桥名都沿用到了今天 。”其中对“大中桥”的描述如下:即古之白下桥也 , 在通济门里 , 今名大中桥 。“淮清桥”:在大中桥西南一里淮水旧名东水间 , 今名淮清桥 。“也有一些城门名称的变化 , 例如当年的中华门 , 在图中显示就叫做‘聚宝门’ 。”周蓉说 。
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永乐大典》“正本”消失成千古之谜
在这些展品中 , 有一件展品显得很特别 , 因为 , 它只有一页纸!这就是:“嘉靖本”《永乐大典》的残页 , 然而尽管只有一页 , 却贵为国宝 。
网络配图
细细看去 , 这一页纸只有400多字 , 到底说了啥?周蓉笑说:“《永乐大典》是先提出一个字 , 然后把历史上关于这个字的所有内容都摘录出来 。可是只有一张纸 , 没有承上启下 , 也不知道具体讲了什么 。《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 , 比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早了300多年呢!此外 , 由于《永乐大典》中会把所有解释的出处都注明 , 这样也保存了很多已经失传的其他古籍 , 乾隆编撰《四库全书》时 , 就从《永乐大典》中找到了许多书 。”
周蓉昨天还向采访人员讲述了关于《永乐大典》的一个千古之谜 , “《永乐大典》的正本是在南京编成的 , 后来带到北京后 , 嘉靖皇帝特别爱看这套书 , 有一次宫中失火 , 他还几次下诏 , 要求一定要把《永乐大典》悉数救出整理 。并且 , 为了以防万一 , 他又命人抄写了一套 , 不过 , 正本有1000多本 , 嘉靖本就只有800多本 。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20多处的 , 都是从嘉靖本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