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起源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起源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起源和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玩月节、拜月节甚至女儿节或团圆节等等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 。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 , 中秋节从宋朝开始盛行 , 至明清时 ,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 中秋节也是东亚的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 , 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01

关于中秋的起源 , 有诸多说法 , 但出于先秦时期 , 则没有太大争议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 , 它是汉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 ,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 。早在周朝 , 天子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 , 秋夕月 。朝日以朝 , 夕月以夕 。”
而中国的传统历法和上古时期的月亮崇拜有关 。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 , 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 。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 , 称为“仲秋” 。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 , 故称“中秋” 。而中秋节也从古代天子祭月 , 逐步发展到民间 , 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期 。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指出 , 中秋节并非出自古代的月亮崇拜 , 而是民间庆祝丰收的节日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在农业社会 , 每年到了秋季 , 就是大丰收的日子 。人们为了庆贺五谷丰登 , 表达愉悦的心情 , 并期待来年的好收成 , 就在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 , 举行各种活动 。这些习俗流传下来 , 就成了中秋节 。
此外 , 《礼记·月令》上也记载说:“仲秋之月养衰老 , 行糜粥饮食 。”这不仅是“中秋”一词的最早记载 , 也能看出在周代 , 官府都会在八月十五这天 , 向老人们施粥 , 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 防止衰老的福利政策 。

02

到了魏晋时期 , 文人骚客兴起了中秋赏月的活动 。比如《子夜四十歌》中 , 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 , 寄情千里光” 。而唐代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 。玩月 , 古也 。谢赋、鲍诗、眺之庭前、亮之楼中 , 皆玩月也 。”可见当时在八月十五这天 , 就有文人集聚在一起 , 欣赏皎洁的明月 , 吟咏诗词歌赋 , 像谢灵运、鲍照、谢眺等诗人都已开始喜欢赏月 , 留下了许多玩月诗 。不过当时尚未有中秋节之名 , 八月十五也并非法定节日 。
中秋节一词的出现 , 是唐代时期 。《旧唐书·太宗本纪》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而且唐代赏月风俗日益普及 , 中唐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说:“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其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 , 就将唐代赏月风俗表露出来 。
唐代文人赏月 , 开始与思念故乡联系起来 。比如脍炙人口的李白的《夜静思》“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说“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有“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等等

03

到了宋太宗年间 , 朝廷正式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全民性的中秋节 , 放假一天 , 全国欢庆 。加上北宋经济发达 , 国人开始有了夜生活 , 因此每年中秋汴梁城里都格外热闹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描绘了当时中秋节的欢乐场景:“中秋夜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 , 近内延居民 , 深夜逢闻笙芋之声 , 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 , 连宵婚戏;夜市骈阗 , 至于通晓 。”
而南宋临安城的中秋夜 , 也不亚于北宋的东京 , 据吴自牧的《梦梁录》的记载:“此际金凤荐爽 , 玉露生凉 , 丹桂香飘 , 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 , 富家巨室 , 莫不登危楼 , 临轩玩月 , 或开广榭 , 玳筵罗列 , 琴瑟铿锵 , 酌酒高歌 , 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 , 亦登小小月台 , 安排家宴 , 团围子女 , 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 , 解农市酒 , 勉强迎欢 , 不肯虚度 。此夜天街卖买 , 直至五鼓 , 玩月游人 , 婆婆于市 , 至烧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