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施铁腕整顿文风万言奏折换一顿板子

如今提倡改进文风,不由想起明初被当廷杖责的大臣茹太素 。
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几百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非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让人读半天还不知所云 。对于极其追求工作效率的皇帝朱元璋来说,这是一件痛苦又恼火的事情 。他决定进行大力整顿 。
网络配图
洪武九年(1376年)的一天凌晨,皇宫里灯火辉煌,殿外的丹墀下传来捶击与阵阵痛叫声 。这是明太祖下令在杖责一个廷臣 。挨打的人名叫茹太素,任刑部侍郎 。当时,各地接连发生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太祖认为是上天对他的警告,所以下了一道诏令,让臣民上书评论朝廷政策的利弊,指出皇帝的过失 。茹太素一向耿直,这天早朝便把奏折恭恭敬敬呈了上去 。明太祖一见奏折很厚,心里就有点不高兴,叫人念给他听,读了许久,还没上正题,净是些冗长的空话套语 。
当念到“有才能的人,这几年侥幸活下来的百无一二,现在任用的都是迂腐的儒生或庸俗的官吏”的时候,太祖按捺不住了,把茹太素叫到殿上,问道:“你是刑部侍郎,刑部官吏二百多人,你给我说哪些是腐儒,哪些是俗吏?”茹太素嗫嚅了半晌,才说:“臣只是笼统地说,其实刑部官吏,臣也并不全都认识 。”明太祖勃然大怒,厉声说:“既然连人都不认识,你怎么知道全是腐儒俗吏呢?”他喝令杖打茹太素,直打得他皮开肉绽 。
网络配图
当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朱元璋躺在御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早朝时的情景,便叫宦官把茹太素的奏折取来,在灯下仔细翻看 。奏折确实太长了,长达1.7万字,他耐着性子一直读到大约16500字以后,才接触到正题,一共写了5件事情 。他思考了许久,觉得这5件事中,起码有4件是可以采纳实行的 。这几件事儿,只要最后的500字就能够说明了 。
第二天,明太祖叫人把茹太素奏折中可采纳的4件事摘抄下来,并亲笔写了一篇序言加在前面,发给文武大臣 。他还让中书省以这个例子,定了一个上书的格式,限制奏章字数,要求言简意赅,不然就要受到惩罚 。从这以后,大臣们在写奏疏的时候,只讲事情,不敢再空话连篇堆砌辞藻了 。
明太祖反对奏折冗长是有原因的 。他曾对太子朱标说:“我自从登基以来,事事都亲自处理,从不偷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办事,晚上夜深了才休息 。这是你亲眼看到的 。你能照我这样做,才能保住江山 。”所以,朱元璋平日十分辛苦,常常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赶忙放下筷子,把要办的事儿写到纸片上,又怕纸片丢失,叫人用针线缝在他的衣服上 。有时想的事情一多,纸片缀了满身,就像吊着好多只鹌鹑 。等到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他把纸片一一揭下来逐件处理,直到认为办妥为止 。据说,他每天要看和听200多道奏折,要处理400件左右的事情 。所以,他一直要求奏章写得简短扼要 。难怪他看见茹太素的万言书,竟发了那么大的火 。
网络配图
后来,朱元璋又命令廷臣研究制定了《案牍减繁式》,要求发文要少而精,语言要通俗易懂;还亲自起草颁布了《御制行移减繁体式一册》 。这些法令条例,对于深化文风整顿、克服繁文之害、打击文牍主义、提高办事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
【明太祖施铁腕整顿文风万言奏折换一顿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