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战国虽然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割据时期,但同样也是思想、文化、学术最为活跃的一个时代,为此呈现出一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景象 。而人才对于当时群雄争霸、诸侯称雄的春秋战国时代尤为重要,尤其是各方面进入发展黄金时期的战国时代 。
比如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发展图强,或是谋求生存,为此展开了许多闻名当世,乃至后世的变革和改革,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燕国的乐毅改革、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等,基本都推动了本国的发展,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
而为各诸侯国推行变法改革,图强求存的正是那些富有才学的士子人才,就拿战国时期率先于各国实行变法改革的魏国来说 。魏文侯正是任用李悝、翟璜、乐羊、西门豹、吴起、子夏、魏成等人才,才使得魏国实现了富国强兵,随后北灭中山,西取秦国河西之地,连败齐、楚等诸国,打下大片疆土,为此一跃成为战国乱世的首任中原霸主 。
而且魏文侯除了以军事武力开疆拓土、打击各国之外,还运用了文化渗透,比如在攻秦战略中,魏文侯就拜当时著名的大儒子夏为师,请他坐镇西河郡(原秦国河西之地),和其弟子段干木、公羊高、谷梁赤等人在当地讲学,为此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 。
由于子夏是当时天下各国士子的一面旗帜,故而各国谋求进身之阶的士人纷纷前往魏国西河学习,而这些士人学子在完成学业后,自然而然的也会将魏国作为首选效力的国家,为此西河学派不仅为魏国吸引了大批人才,还培养了很多富有大才的官吏,俨然成为中原文化的宗主国,这也是魏国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外,能称霸中原百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
文章插图
为魏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李悝就是子夏的学生,而为秦国推行改革变法的商鞅西行投奔秦国后,据说就是以李悝编撰的《法经》为蓝本所开展的变法改革 。从以上种种也能看出人才对于当时各诸侯国的作用有多么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富有大才之人就可以使一个国家由弱转强 。
然而自魏文侯之后,魏国为何却给人一种“留不住人才”的印象呢?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自魏文侯之后,魏国不仅本土人才向外流失严重,甚至还将人才往外赶 。比如前者有商鞅、公孙衍、张仪、范雎、乐毅、尉缭等人,后者有吴起、孙膑、魏无忌等,而这些人都是当世著名的大才,他们自离开魏国后,在他国不是封侯拜相,就是担任上将、军师等重要职位 。
商鞅被魏相举荐,但仍没有受到魏王重视,后去魏奔秦
商鞅原本是魏国附属国卫国公族公子(也称公孙商或卫鞅),少年时就喜欢研究法学相关的学术,早年在魏国相国公叔座门下担任侍从中庶子 。而魏相公叔座有知人、识人之明,他也看出来商鞅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 。
但公叔座此人比较自私功利一些,相比起国家利益,考虑自身更多一些,故而他明知商鞅的才能也一直没有向魏王举荐,为此太史公司马迁特意写到“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 。
“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史记》
后来一直到自己病重大限之日即将来临时,公叔座才向魏惠王举荐了年纪不大,却身怀奇才的商鞅,还郑重希望魏王能将魏国的全部国政交给商鞅治理,如若不然,则一定不能放其离开魏国 。
结果魏惠王只是表面上应承了这位即将步入黄土的老相国之言,转身离开后就对左右之人说道:“看来这老相国病得确实很严重,都说开胡话了,真是令人悲哀啊!竟然想让寡人将国政全部交给他府上一名年纪轻轻的中庶子来治理,公叔座真是病得糊涂了!” 。
结果身怀奇才的商鞅就因魏相公叔座的自私而耽搁,最终被魏王拒之门外 。而魏惠王做出这种决定其实也不算错,毕竟一个年长病重之人突然说要将全部国政交给一个年纪轻轻的侍从之官来掌管,确实显得很突兀,要是公叔座早点在“清醒”时举荐,即便魏惠王没有重用商鞅,也不至于彻底埋没了这个人才在魏国日后的发展 。
这时秦孝公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下令在国内寻求有才能之人进献富国强兵之策,希望能重新恢复先君秦穆公时期的强国霸业 。于是商鞅在送完老相国公叔座最后一程后,便毅然决然的西行前往投奔秦国,在宠臣景监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慕名而往的秦孝公 。
- 关于爱国的议论文 关于爱国的议论文范文
- 美团电影票如何退 怎么退美团买的电影票
- 生姜能祛除痘印吗 生姜去痘印有效吗 生姜祛痘印的正确方法
- 世界上第一个灯泡是谁发明的 灯泡是谁发明的 第一个发明电的人是谁
- reno5和reno5k的电池一样吗 reno5和reno5k的电池盖一样吗
- 初衷是啥意思 如何理解初衷的意思
-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素材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素材
- 航海贸易物语 航海贸易物语最好的船
- iamnobody是什么意思 nobody是什么意思
- 白鹭的主要内容 你学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