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明朝自朱元璋开创以来,驱逐元虏,渐渐恢复生机,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成功打败建文帝,登上皇位,改元永乐 。永乐时期,朱棣迁都北京,恢复民生、促进民族融合、编著《永乐大典》,稳定边疆,是明朝较为繁盛的时期,史称“永乐盛世” 。另外,朱棣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派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历史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文章插图
需要说明一下,郑和的一生,虽然七次下西洋,实际上在朱棣时期只进行了6次,还有一次是在明宣宗时期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辉煌的壮举,不仅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顶峰,还让华人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较为深度的了解,并且让大量的华人在东南亚开枝散叶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文章插图
郑和下西洋固然伟大,但有一点让人们非常困惑,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饱受倭寇和海盗袭扰,于是下令施行禁海政策 。朱元璋所谓的禁海,是专门针对商船的 。但是,到了朱棣时期,朱棣突然在南京建立造船厂,宣布让郑和率领船队出海贸易,这并不符合“禁海政策”,所以,很多人猜测,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另有目的,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寻找已经失踪的建文帝 。但在印度洋发现了一块石碑,刻有3种文字,揭露了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文章插图
?郑和先后7次远航,除了第一次外,其他六次都要经过一个特殊的国家,那就是锡兰 。“锡兰”这两个字在当地是“高山”的意思,而现在,这个国家名叫斯里兰卡,和中国也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 。锡兰是一个悠久的国家,全国笃信佛教,早在东晋时期,锡兰就派使者来到健康(南京),并献上玉佛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文章插图
郑和虽然是穆斯林出身,但他也信佛,所以在锡兰,留下了许多郑和当年的印记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
也就是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来到锡兰,锡兰国王被这浩浩荡荡的巨舰所震撼,心生不轨,想要掠夺郑和的船队和财宝 。郑和为了自保,带人直接杀进皇宫,擒住了国王,并且将国王送回大明朝 。朱棣并未杀掉国王,而是友好的放他回去,至此,锡兰成为明朝最忠实的伙伴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文章插图
以后每次郑和出海,都必到锡兰,锡兰会把当地最珍贵的宝石等物献给郑和,而郑和也会将陶瓷、丝绸之物赠给锡兰国王 。至今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家博物馆还陈列这大量中国古代的青花瓷 。另外,这个博物馆里,还陈列这一个中国的古老石碑,这个石碑的来历,非常特殊 。
公元1911年(清朝末年),当时斯里兰卡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海军在海岸线附近打捞了这块石碑,但并未重视,只是觉得上面刻有五爪双龙戏珠比较精致,所以就铺在了码头上,当做铺路石 。后来,才发现这块石碑的价值,但已经被磨损 。这块石碑上刻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阴刻文字,目前只有中文部分还能清晰解读,其他两种文字已经被无法辨识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文章插图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干什么去了】
2014年6月,在中国和斯里兰卡人民的共同见证下,这块石碑被移至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并且用玻璃罩密封,象征着两国的友谊 。
这块碑被叫做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从右向左一共11行,共计275个汉字,详细记录了郑和的船队来到锡兰是,对锡兰的佛寺进行布施、供奉佛像、立碑的情景 。开头的文字是: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谨以金银、丝织、香炉、花瓶、灯烛等物,布施佛寺……
语气非常诚恳,丝毫没有半点傲慢和凌弱的意思 。对此,有学者称:郑和当时率领着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进入南海、印度洋,航程十万余里 。对南洋诸国拥有压到性的优势,但郑和并不是去侵略和殖民的,他是带着贸易和和平的心态去结交诸国 。如此一来,不仅打通了朝廷和诸国贸易的海上通道,更彰显了大明朝的国威,令万国对明朝肃然起敬,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是单纯地寻找建文帝,郑和大可不必带着陶瓷、茶叶、丝绸前去出海 。从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可以看出,朱棣(郑和)出海的本质目的,还是为了和平和经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