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蓼莪赏析 蓼莪原文内容及翻译 (1)、《蓼莪》
佚名 〔先秦〕
蓼蓼者莪 , 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 。
蓼蓼者莪 , 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 , 生我劳瘁 。
瓶之罄矣 , 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 , 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 , 入则靡至 。
父兮生我 , 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 , 长我育我 , 顾我复我 , 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 , 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 , 我独何害!南山律律 , 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 , 我独不卒!
【蓼莪赏析 蓼莪原文内容及翻译】(2)、赏析:《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 , 民人劳苦 , 孝子不得终养尔” , 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 , 至于“刺幽王 , 民人劳苦”云云 , 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 , 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
此诗六章 , 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 , 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 , 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头两句以比引出 , 诗人见蒿与蔚 , 却错当莪 , 于是心有所动 , 遂以为比 。莪香美可食用 , 并且环根丛生 , 故又名抱娘蒿 , 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 , 皆散生 , 蒿粗恶不可食用 , 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 , 故称牡蒿 , 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有感于此 , 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 , 费心劳力 , 吃尽苦头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 , 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 , 以罍喻子 。因瓶从罍中汲水 , 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 , 所以为耻 , 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 , 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 , 非取大小之义 。“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 , 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 , 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 , 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 , 无所依傍 , 痛不欲生 , 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 。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 , 失去父母 , 没有了家庭的温暖 , 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 。曹粹中说:“以无怙恃 , 故谓之鲜民 。孝子出必告 , 反必面 , 今出而无所告 , 故衔恤 。上堂人室而不见 , 故靡至也 。”(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 , 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 。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 , 语拙情真 , 言直意切 , 絮絮叨叨 , 不厌其烦 , 声促调急 , 确如哭诉一般 。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 , 字字血”来形容 , 那是最恰切不过了 。这章最后两句 , 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 , 报大恩于万一 , 痛极而归咎于天 , 责其变化无常 , 夺去父母生命 , 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 , 抒写遭遇不幸 。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 , 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 , 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 , 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 , 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 。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 , 加重了哀思 , 读来如呜咽一般 。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 。
- 夏日绝句李清照全文及翻译赏析 夏日绝句讲解
- 山雨欲来风满楼原文 山雨欲来风满楼原文及翻译
- 卖炭翁整首诗原文和翻译 卖炭翁的原文及翻译
- 朝花夕拾赏析句子 朝花夕拾优美句子的摘抄赏析
- 寄黄几复黄庭坚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黄几复黄庭坚原文翻译及赏析分别是啥
-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原文列述
- 离离原上草原文 原文和译文简述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原文 约客原文
- 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文 渭城曲原文
-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 原文及译文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