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翻译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提到文言,大家马上会想到语文课上学习的文言文篇目 。假如再往深处想的话,也许会也会意识到这是与现代书面语不同的一种文体,其特征是什么呢?对照一下文言文原文和现代译文,是很容易现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篇较短的文言文,所举例子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文章插图
文言文原文和译文对比

首先来看简洁 。这篇短文原文一共89字(含标点),而译成现代汉语后一共有167个字,几乎翻了一倍 。
再说典雅 。“解衣”“欣然”“未寝”“户”“行”“盖……也”“者耳”,对应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
“解衣”我们一般说成“脱衣” 。
“欣然”我们一般说成“高兴(的样子)” 。
“户”不单用,要说成“门户”才对 。
“行”要说成“走” 。“少”要说成“缺少”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盖……也”“者耳”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若针对普通话而言,可以认为怎么写的就是怎么说的 。而古人的文章,恰恰与此相反,他们写得和他们说的并不一致,实际上很不一致 。
正是这种长时间的言文分离,才导致了文言文这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的书面语表达方式,而典雅是这种文体的最重要的特征 。若要追寻这种典雅的表现特征的话,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是力避与口语(当然,指当时的口语)雷同 。苏轼应该知道“脱衣(原文:解衣)”、“没有睡觉(原文:未寝)” 。
二是多用单字,不用复音词 。上述苏轼的文章中“户”“行”“荇”“竹”“柏”“少”等 。
三是常见文言虚词(之乎者也之类) 。如上述苏文(苏轼的文章)中“也”“耳”“盖”“者” 。
另外,典雅的另一重要表现是用典 。包括引用古文的话和做过的事,即语典和事典 。举例来说: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我们就说他“而立之年” 。如果有朋友生了一个儿子,我们就恭贺他“弄璋之喜” 。
有人死亡,就可以称之为“驾鹤西游” 。
给人说媒叫做“伐柯” 。
形容一个地方远离喧嚣,环境清幽,生活安逸,可以称作“世外桃源” 。
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我们可以用“才高八斗” 。
说夫妻之间关系和睦,相敬如宾,我们可以用“举案齐眉” 。
如果某人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我们称之为“蟾宫折桂” 。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述方式还有着灵动的生命,至今还留存在我们的书面语中 。那么我们不仅要问,文言文自产生就与口语不一致吗?(上述内容来自我的原创书《中学语文文言翻译学》)
或许,你还对我的其他文章感兴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注释商榷
《愚公移山》中的“夸娥(不读é,读yǐ)氏”,原是大蚂蚁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五)第五课《滕王阁序》注释指瑕
新课标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指瑕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怀才不遇”主题的深思
如何解决文言文难学难懂的问题,这篇长文或许能帮你
打通文言文翻译的最后一公里,你需要这四个技巧
文言文为何难懂?就在于这七点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