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讲究 习俗是啥?


正月十五的讲究 习俗是啥?

文章插图
正月十五的讲究 习俗是啥?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 。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 。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 。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
(3)、元宵节“送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
(4)、元宵节舞龙舞狮 。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 。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里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 。
【正月十五的讲究 习俗是啥?】(5)、元宵节猜灯谜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 。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 。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