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张仪是一个国家的吗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二 )


3、商鞅和张仪在政权交替时 , 选择不同
当年 , 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犯了法 , 商鞅为了保证第二次变法的顺利进行 , 强烈要求对其进行处罚 。他认为秦法之所以运行不畅 , 就是因为有太子这样的以下犯上的贵族 。结果 , 太子的两位老师 , 赢虔和公孙贾代替太子受刑 , 这成为了商鞅不得善终的重要导火索 。
商鞅的强硬举措确实维护了变法的进行 。但是 , 他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既然已经得罪了太子 , 就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后果和已知的隐患 。秦惠文王继位之后 , 赢虔的徒弟趁机诬告商鞅想要造反 , 年轻的秦惠文王一面有立威的心思 , 一面又想报当年的受辱之仇 , 于是开始派官吏追捕商君 , 进而引发了商鞅走投无路的悲剧 。
张仪是怎么处理和秦武王的关系的呢?惠王去世后 , 张仪面对不喜欢策士的秦武王 , 采取了另一种曲线策略 。他可是人尖子 , 一面向秦武王请求辞职 , 一面又给秦武王出主意 , “大王啊 , 等我走了之后 , 我去哪个国家 , 您就以这些国家收留我为由 , 攻打那些国家 。”这样 , 秦武王有了攻打六国的理由 , 还顺便将讨厌的张仪踢出秦国 。
这一招太漂亮了 , 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定位变成了“秦武王的臣子” , 也让秦武王乐得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 , 张仪相对于商鞅来说 , 他首先就是站在新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获取了上司的想法和心思 , 自然使事情得到了最好的解决方式 。
史书记载 , 商鞅出逃魏国不成 , 只好又回到了秦国商邑 , 和自己的门徒以及属下派商邑的士兵向北出发 , 去征伐郑地 。最终 , 秦军将他杀死在黾池 , 又将尸体车裂 。
商鞅从被诬陷谋反 , 到走投无路真正带兵谋反 , 是一个十分讽刺的过程 。作为始终坚持法制的变法者 , 主动犯法去谋反 , 看似让人十分的不解 。现在看来 , 商鞅也许正是在用自己的谋反了诉说自己的不甘 。用生命来验证秦法对于秦国的有利之处 , 也在向秦惠王和那些贵族们进行一次最后的示威和法律宣讲 。
而张仪离开秦国之后 , 被母国魏国收留 , 并且依靠过往的贡献被任命为宰相 , 在任一年后病逝 。

商鞅和张仪是一个国家的吗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文章插图
商鞅主改革而伤贵族 , 张仪主外交而伤敌国 。商鞅损害众多贵族利益 , 张仪善于明哲保身 。商鞅为秦国以身试法 , 张仪隐忍曲线求活 。正因为如此 , 张仪的下场比商鞅好很多 , 原来结局早就定下了 。他们的故事这也是在告诫 , 做事情总要有点余地 , 临危不能过于冲动 , 否则定会品尝苦果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