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茶文化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 。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 。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蔡襄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楷行皆妙,尤以“飞白散草”为最 。书迹传世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 。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内集诗歌370首,杂文584篇、奏议64施展 。

书法与茶文化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章插图
主要影响
书法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山谷文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 。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 。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 。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 。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 。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 。
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 。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 。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 。
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
书法与茶文化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文章插图
水利
蔡襄出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奏减五代以来丁口税 。并修建中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万安桥(洛阳桥),横跨泉州湾,全长三百六十丈,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它被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茅以升) 。它的建成,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自唐后期起,泉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北宋时泉州港湾区帆墙林立,百舰争流,中外商贾荟集,各地货物集散 。然而,万安渡成了福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大障碍,交通问题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万安渡建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
蔡襄等人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了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 。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筑桥墩,这种石基的开创,是桥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近代称之为“筏型基础” 。他并种海蛎以固桥基,于桥上下两侧滩涂上,植石以附蛎,以减缓江流速度,使不致动摇桥墩两侧基础 。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学运用于建筑上的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