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养鱼技术知识 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高密度养鱼技术知识 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 , 笔者体会到要饲养好鱼苗 , 饲养者技术水平要高,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奋细致 。现将高密度饲养鱼苗至乌仔阶段 , 提高成活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饲养者参考 。
清理池塘,施药消毒
凡准备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 。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法 。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施药及时 , 突出重点,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施药的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 。在早春对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需经4天~5天的通风晾晒即可注水 。
适时注水 , 及时施肥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天~7天就应往饲养池注水 , 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 。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发塘前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确实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l0担~l2担(折合鲜粪80千克~96千克)作为饲养池的基肥 。

浅水发塘,分期注水
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饲养早期,水温还处在低值的时节,饲养池的水位注水要浅,应将水位控制在40公分~50公分为宜 。浅水发塘既容易使饲养池水温升高,又能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速率加快,浮游生物密度加大,有利于鱼苗摄食和生长 。随着施肥和投饵,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饲养池的鱼苗需要扩大活动空间,需要调节饲养池水质 。因此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必须适时地加注新水 。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应掌握在4天~6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看水、看鱼、看天、看氧,适时注水 。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8公分~l5公分为宜 。使饲养池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既清新又肥、活、嫩、爽 , 溶氧值良好的状态,要始终保持饲养池水体中拥有适宜池鱼摄食和生长所需要的幼、嫩、足的浮游生物量,使池鱼随时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 。

定时发塘,掌握密度
鱼苗(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5天~7天进行为好 。在此时间内发塘正是轮虫繁生达到高峰值并向枝角类转化与鱼苗同步生长的时间 。鱼苗发塘时应注意:①鱼苗(水花)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阴雨天气鱼苗发塘极易使鱼苗染病 。②在鱼苗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温时发塘极易使鱼苗窒息 。③鱼苗(水花)发塘时温差不可过大,应控制在2℃以内 。鱼苗(水花)发塘密度 , 依据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技能现状而定,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鱼巢l80米~200米,鱼苗(水花)280万尾~300万尾 。【高密度养鱼技术知识 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把握食量,及时投喂
鱼苗(水花)发塘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从鱼苗水花入池时算起,两小时即可泼浆喂鱼 。投喂量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每天用干黄豆4千克~5千克,并按每l千克黄豆制成l8千克浆水的剂量向全池均匀细致的泼酒 。对上午放苗的池塘当天要喂2遍~3遍浆,下午放苗的池塘当天要喂l遍~2遍浆 。此后以鱼苗放入饲养池的第二天起,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干黄豆4千克~5千克的剂量日投喂3次,将每次投喂的时间安排在:上午8:00~9:00,中午l2:00~下午l:00,下午4:00~5:00 。向全池均匀细致的泼酒,要连续泼酒3天 。3天后要视池水肥瘦、生物量多寡(尤其是轮虫多寡)、池鱼的生长等具体情况,将日投喂量作适量的增减,日投喂量调整与否主要是看水质,看水位,看鱼生长方可确定 。如果饲养池水质已经转肥,可将日喂浆量作适当减少或改为日2次 。日投喂2次的时间应安排在上午9:00~l0:00,下午4:00~5:00 。鱼苗(水花)放入饲养池经l0天~l5天的饲养管理,鱼体全长已长至9毫米~l2毫米的乌仔应及时组织销售 。
需要提示的是 , 施肥及日投喂量 , 就精料而言: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为4千克~5千克,比理论数据的亩有效水面日投喂量2千克~3千克多33.34%~l00%,或66.67%~l50% 。饲养池注水后的基肥施肥量(折合鲜粪重)为80千克~96千克,比资料数据的300千克~400千克少2.75倍~3.l7倍~4倍 。这就是说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细心观察池水肥度与变化 。耐心看护池鱼的长势与异常 。精心了解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是否达标与缺氧 。诚心掌握投喂与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