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登基没人反对吗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 二 )


第二:修纂《太平御览》和《太平广记》
太平兴国二年三月 , 赵光义下令:“命翰林学士李昉等编类书为一千卷 , 小说为五百卷 。”
便类书一千卷即为著名的《太平御览》 , 小说类五百卷即为著名的《太平广记》 。
这次修书前后历时一年多 , 虽然比起后世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的修纂时间大大不如 , 卷数也大大少之 , 但在当时已经是前无古人了 。
修书的目的 , 除了彰显盛世到来外 , 当然是想让更多的读书人知道 , 新皇帝是更加重视文治的 。
这样可以让包括在野贤士在内的所有读书人 , 都对赵光义报以好感 , 当某些不利于赵光义的舆论传播时 , 读书人自然会帮他说好话 。
第三:建设崇文馆
在古代各王朝 , 都有专门收集、存放、整理天下书籍的地方 , 包括修史和请贤在内 , 一般都有“昭文馆、集贤馆、史馆”这样的配置 。
自唐末乃至五代 , 再到宋初 , 天下大乱 , 各个割据王朝更迭频繁 , 虽然都继续保有这些地方 , 但重视度就比盛世时期差远了 。
宋初的这些馆阁 , 都已经破旧不堪 , 宋太祖赵匡胤存了不少钱 , 但他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存钱 , 没想过去重新修图书馆什么的 。
赵光义上位后 , 于太平兴国二年 , 下诏重新建设这些馆阁 , 并在修好后统一命名为崇文馆(此名唐代已有 , 功能类同 , 隶属皇太子名下) , 以示“重文抑武”的态度 。
崇文馆修好后 , 又能安排一大堆读书人进馆 , 为大宋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 , 还能搞出一些清贵职位 , 安置更多的读书人 。
毫无疑问 , 这个行为 , 再次让赵光义在天下读书人心中 , 刷了一波好感 。
对于赵光义来说 , 这是毫不费力的事情 , 修崇文馆的钱 , 反正都是他的兄长赵匡胤存下来的 , 他只需要颁布一份诏书就好 。

赵光义登基没人反对吗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 , 赵光义登基后不到一年时间 , 就用科举、修书、修馆三大动作 , 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给收买了 。
【赵光义登基没人反对吗 赵光义登基之后为何要拉拢读书人?他做了哪些事情?】这是他对赵匡胤制定的“以文抑武”国策的继续和深入 。
但更重要的是 , 赵光义需要读书人站在他这一边 , 消除赵匡胤死后 , 对其继承皇位的质疑 。
在古代 , 要掌握舆论话语权 , 没有什么比让绝大多数读书人从心中认可更好的办法了 。
显然 , 赵光义做到了 , 虽然宋时的野史、笔记中 , 依然有“烛影斧声”的记载 , 可当时的读书人们 , 基本上都还是认可赵光义及他的子孙 。
宋太祖一脉 , 却完全无反抗之力 , 这和赵光义陆续地打压有关 , 也和读书人认同了赵光义有关 。
而赵光义能得到认可 , 就离不开登基之初的表露重视文治的三板斧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