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的简单介绍

古代年龄由小到大的称谓是怎么样的?
1、襁褓——不满周岁
2、黄口——本指雏鸟 , 后比喻幼儿 , 10岁以下 。
3、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
4、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
5、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
6、弱冠——20岁
7、而立之年——30岁
8、不惑之年——40岁
9、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1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11、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12、杖朝之年——80岁
13、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14、鲐背之年——90岁
15、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扩展资料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天干有十 , 地支十二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 , 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 , 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 , 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
古代各个年龄的称呼?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 , 形状似羊角 , (“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
1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 , 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古代年龄由小到大的称谓如下:
古代用“襁褓”来指代刚出生的婴儿 , “襁”是背婴儿用的宽带子 , 而“褓”则是用来包裹婴儿的小被子;孩童时代的交往称为总角之交 , 角就是小髻 , 古代儿童头顶两边的留发 , 也称为角 , 与“垂髫”相似 , 发髻是挽束在头顶的头发 。“豆蔻之年”是用来称谓少女的 , 用二月初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四”的少女 , 以此赞美少女如花似玉、美丽可爱 。
当女子长到十五岁时 , 被称为“及笄之年” , “笄”就是古代人盘头发用的簪子 , 也就是说古代女子到了盘头发插簪的年纪 , 就是个成年女子了 , 预示着她该出嫁了 。而男子到了十五岁 , 便可束发了 , 通常以“束发”相称 , 再过一年 , 女子长到十六岁时 , 则称为“破瓜之年” 。我们常用年方二八 , 也就是指十六岁 , 二八就是从“瓜”字中拆出来的 。
二十岁之后的年龄称谓:
男孩子长到二十岁时 , 称“弱冠之年” , 男子要举行冠礼 , 以此表示进入成年人阶段 , 其中“弱”是年少之意 , 因为身体还未发育强壮 , 所以称弱;而后三十而立 , 单从字面看 , 指的是人到三十岁就能做到立 。四十不惑 , 是一种达观坦然的心境;五十知天命 , 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 他所说的天命是一种上天所赋予你的使命感 , 依然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 。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的简单介绍

文章插图
六十耳顺 , 这个重点在“顺”字上 , 意思是 , 人面如水流 , 不可逆也;六十花甲 , 即花甲之年 , 也叫耳顺之年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指能看淡世事 , 做到内心的自由 , 耄耋之年 , 指的是八九十岁的老人 , 耄耋就是形容老人高龄、高寿 。人的寿命一般习惯以百年为期 , 于是称百岁老人为“期颐” , 其中的“颐”有颐养天年 , 赡养老人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