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清史稿》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 三 )


《清史稿》记事上起努尔哈赤称汗,下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时为止 。其中一些列传还涉及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张勋复辟、溥仪离宫后出走天津、王国维投北京昆明湖自杀等事件 。本书大部分依据《清实录》《宣统政纪》《清会典》《国史列传》和一些档案资料写成,编者对这些史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使读者能够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历史的素材 。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 。因此,本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
尽管《清史稿》存在许多缺陷,可是,在今天还没有别的清史能替代它时,这部未定稿的正史 。也就成了我们研究清史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 。
1914年3月,赵尔巽被袁世凯召为清史馆馆长 。他上任以后,聘清朝遗老、著名学者柯劭忞、缪荃荪等100多人,工作人员200多人,名誉职位300多人,组成纂修班子,开始编修清史 。适值军阀混战,国力衰微,经费极为紧张,特别是1917年后,费用几乎到毫无着落的地步 。赵尔巽对清王朝心怀眷恋之情,认为事关一代国史,“失今不修,后业益难著手”,再困难也“不敢诿卸” 。一方面节约开支,敦促同仁加快进度、多尽义务,一方面以其资望向各军阀募捐,并言:“不能刊《清史》,独不能刊《清史稿》乎!”终于1927年编成《清史稿》,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权威史料 。当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病逝,时年83岁 。翌年,《清史稿》正式付印出版 。
【史书《清史稿》有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