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二 )


后一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其实是一个古代的典故 , 指的是在燕然山上石头上刻字记录自己的功绩 , 这里是代指 。燕然是什么?就是?燕?然?山? , 古人?打仗?胜利了?就要在?山上?勒?石记录?军绩? , 以?图?留名?千古? 。主要的意思是自己军功没有建立 , 回家的时间没有确定 。归乡无计的 , 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态 。只有获得胜利 , 才有回家的理由啊 , 不然 , 边境不安定 , 还是不能回家 。
燕然未勒是指作者还没有建功立业 , 没有军功感觉不能回家 。
然后笔锋一转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是一种乐器 , 可以吹的 , 悠悠是形容羌管的声音 。在?寒冷的?清?秋?夜里? , 军营里?吹起了?羌?管?的声音? , 和?浊酒?一样? , 同样是?寄托?思?乡?情?思?人?情?的? , 更加突出了?思乡?的?感情很深很深? 。
到了快晚上了 , 军营里吹起了悠悠的羌管声 , 再一看地上都下满了霜 , 一片白色 。(这里又通过语句 , 从侧面描写了军营生活的无奈 , 只能喝酒和吹羌管来排遣寂寞 , 因为乡愁是难以排遣的 , 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 , 然后又说到霜满地 , 就是说明已经深秋了 , 可能都是十月靠近十一月了 , 不然也不会霜满地 。)
也是借景抒情 , 晚上听到了悠悠羌管声 , 霜雪满地 , 人都不想睡觉 , 此情此景 , 将军(作者本人)看到了 , 自然丝毫没有睡意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文章插图
最后一句点题将军白发征夫泪 。你看那将军头上的白发 , 以及军营里征夫(就是战士)的泪 。思乡情更怯 , 军营里的士兵思乡 , 动情处会哭 。
作者又何尝不思乡呢?只不过没有办法 , 不敢忘忧国 , 匹马卫国境 。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作者范仲淹为了北宋王朝的安定 , 边境的安宁 , 舍却自己与家人的团聚 , 而在边境与西夏军队对峙战斗 , 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倾佩和学习 。舍?小家?为大家? , 就是?范仲淹?伟大的?精神情怀? 。
在末联充分写出来边境军营生活的状态 。
饮一杯浊酒 , 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 眼下战事未平 , 功名未立 , 还不能早作归计 。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 , 天气寒冷 , 霜雪满地 。夜深了 , 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 ,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 , 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 , 只好默默地流泪 。这里?写的?太动情了?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一?曲?离情?尽?述说? 。
范仲淹出将入相 , 悠悠之心 , 报国之志 , 油然而生 。范仲淹是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的政治家 。
附一点历代人的点评: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写边塞征人思归之情与边地苍凉之景 。
仲淹就任边帅 , 防御西夏元吴 。羌人至乎为“龙图老子”而不名 , 范时官龙图阁学士也 。(可见范仲淹之威名于西夏如雷贯耳 , 西夏人甚惧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