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陪伴与倾听,最长情的“告白”心( 二 )


“她喜欢追星,我见证了她的偶像在一年里从蔡徐坤变成了我都忘了是谁,最近变成了丁程鑫。”聊到这里,刘鸿妍忍不住调侃道。在信中,温晴很少提及她的家庭、她的父母,尽管刘鸿妍有引导她去讲述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只知道,她现在和爷爷、奶奶、弟弟生活在一起,她的烦恼和多数孩子一样:考试能不能及格、最近作业任务重不重、学的知识难不难……而温晴的生活与成长中是否还有其他的烦恼,我们不得而知。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5.2%,焦虑检出率为25.7%。留守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28.5%,过度焦虑检出率为27.7%,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陪伴缺失,没有父母在身边,严重的“亲情饥渴”,导致不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儿童被故意伤害及意外伤害的事件频发。这些问题都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难以摆脱发展滞后的困境。
“在一开始交流时,我会使用‘见字如面’、‘展信佳’这类书面语言,在随后的回信中,我发现她也会模仿着使用。”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确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在书信交流中,孩子对另一端的世界产生了想象与好奇心,信中传达出的新奇思想、生活经验,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们的模仿对象。所以,为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成长不是一个人的事。在信中,温晴时不时会向这个温暖的“大姐姐”吐露成长道路上的苦恼,倾诉自己生活中的琐事。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倾听者,这群思想丰富、渴望新世界的孩子们,他们细腻、敏感的心灵更是需要悉心地呵护与引导。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弥补他们的心灵空洞,给他们鼓励和关怀,给他们榜样和梦想;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爱与被爱
除了倾听者,蓝信封大使同样是个倾诉者和回应者。在传递爱的同时,他们也在感受着被爱。生命是一种回声,你给别人善良,别人也会回馈你善意。
在2020年秋到2021年冬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共有5399名通信大使和乡村儿童一对一结对,总共写信109698封,手写5800万字以上,上千个形形色色的故事在信中书写,连接起一段又一段温暖的关系,形成了一份份专属的书信回忆录。“她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刘鸿妍和温晴在书信中遇见,22封信件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在往来传递中让素未谋面的两个人产生了有关爱与快乐的奇妙化学反应。
信封|陪伴与倾听,最长情的“告白”心
文章插图

来自温晴的《想对哥哥姐姐说的悄悄话》。
信封|陪伴与倾听,最长情的“告白”心
文章插图

第22封来信。
“蓝信封邮筒”的公益色彩正在吸引更多有爱青年投身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当中,它以自身的力量为农村里的那些孩子们带来了一份光亮。孩子们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让青年志愿者们看到了行动的意义所在,感受到了参与公益行动的快乐与满足。蓝信封理事长周文华说,在书信里,遇见真实的乡村孩子,也遇见真实的自己。蓝信封行动是双向的情感给予,是一场有关真实的遇见,在信的串联下,通信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传递爱的同时,也感受着被爱的力量。
与温晴一年半的通信已经结束,谈及未来时,刘鸿妍表示愿意继续参加蓝信封行动,并将参加支教项目纳入了人生规划之中。
而遇见更多心怀渴望的孩子,陪伴更多等待浇灌的灵魂,越来越多像刘鸿妍这样的青年志愿者会奔赴在路上。(本文中温晴为化名)(指导老师: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罗新星)(吴雨辰 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