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豪杰传─新选组与天才美剑士冲田总司

幕末日本对美开国,激化了由来已久国内势力的矛盾与衝突,迎来了激烈动盪的时代,主张勤王倒幕的尊王攘夷派(尊攘派)与主张公武合体的佐幕派的斗争越趋白热化 。与此同时,各藩的下级武士和浪人,也希望借此契机报效国家,扬名立万 。而自安政大狱以后,尊攘派的激进浪人在京都以「天诛」之名暗杀幕府的政要大臣及佐幕人士,使京都治安大坏 。特别是1863年4月9日京都发生了「足利叁代木像枭首」事件,轰动全国,被视为恶意挑衅幕府威信 。
1864年7月8日夜,新选组突袭京都叁条小桥西面的旅馆池田屋,一举击溃以长州及土佐藩士为主的尊攘派力量,史称「池田屋骚动」或「池田屋事变」 。这次行动使新选组声名远播,成了尊攘派闻风丧胆的刽子手集团 。
新选组:维稳剑客?杀手集团?
新选组,又名新撰组,是新选拔出来的意思,前身为「壬生浪士组」,初期只有二十多人,高峰期超过二百人 。初期屯驻于京都西郊的壬生村,后迁往西本愿寺 。1863年,由当时任京都守护职、负责京都治安的会津藩主松平容招募佐幕的浪人和下级武士所组成,属非正规警察组织,归入会津藩编制 。由于塬来负责京都地方治安的已有正规部队「京都见回组」,因此实际上新选组主力镇压「天诛」行动,逮捕、暗杀主张尊王攘夷、勤王倒幕的维新志士 。新选组经过几次内部整肃(暗杀、逼令切腹谢罪等),最后以近藤勇、土方岁叁、冲田总司等天然理心流的近卫派剑士为骨干 。组内高举武士道精神,强调坚守「局中法度」(规範),以诚为本(有「诚」字旗及臂章) 。
成王败寇,幕府倒台后,日本维新政府的官方记录把昔日佐幕的新选组,描绘成不问是非、帮助幕府铲除异己、残害维新志士的「逆贼」杀人集团 。而事实上,新选组的确有其滥权滥杀、恃强凌弱的一面 。例如,新选组首任局长水户派的芹泽鸭因苛索商户、捣乱妓院而被近卫派所肃清,当时京都民众讥称「壬生浪」(「壬生浪士组」的简称)为「壬生狼」,因痛恨其为幕府爪牙,欺压善良 。
为杀人集团新选组的嗜血形象确立新面貌、新生命的是日本着名歷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 。他撰于1962年的连载小说《燃烧吧!剑!》(燃えよ剑)和《血风录》,极受日本读者欢迎,随后在1965年及1970年拍成电视连续剧,引起一时轰动 。虽然,幕末的「败者物语」早于明治中期后已开始,当时刊行了大量由旧幕府人士撰述的回忆录及手记 。大正时期,开始流行以幕末维新时期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过人物故事多以虚构为主 。及昭和时期的维新热,人们热中于追求幕末维新的「真相」 。此时期流行以非过来人的身份,从第叁者的立场编纂当事人的歷史记忆及撰述,以宽鬆的叙事结构及插叙的形式把文体不一的史谈串连起来 。其中,影响力巨大的子母泽宽在1928-31年间撰写的新选组叁部曲《新选组始末记》、《新选组遗闻》、《新选组物语》便属这类史料与创作结合的作品 。子母泽宽更开始以新选组人物壮志豪情的故事为焦点的撰述方向,其后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创作,实际上是建立于子母泽的基础上 。
研究指出,新选组的形象改造,实际上也是幕末佐幕派的一次「復权」过程 。但是,为甚么这样的「败者復权」故事至今仍深受日本人所喜爱呢?为甚么「逆贼」新选组的故事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电视连续剧、电影、动漫,以至儿童漫画中呢?这固然是因为幕末维新的英雄故事在日本一向是很受欢迎的题材,但更重要的是日本人特别推崇坚守信念、崇尚忠义的悲剧英雄 。因此,儘管新选组支持幕府政权,但无阻日本人尊崇其维持传统武士道,以及其义无反顾的忠义和勇烈精神 。诚如赵子祥和王铁军(2009)所指出:「在日本人的心理中,衡量标準是歷史人物是否能彰显忠义,而不是『坏蛋』和『好人』的区分」(《文化差异与衝突:中日文化精神与国民性的社会学比较》,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