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情况是,头部、颈部、四肢等出现较大损伤。“最重要最紧急的是抢救生命,同时,要保证赛事的正常运行。”刘佳超说。
如此紧急的时间内,团队合作尤为重要。可每个人都被头盔、雪镜、防护面具、N95口罩包裹得严实,沟通都变得费力。而且不同专业的医生,也无法在短时间里建立起默契。为此,医生们建立起了一套“先到主导”的救治模式。
“假如我先到达伤员身边,其他医生就要听我的安排,我要具备非常好的判断能力、救治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马俊说。
一次次的训练磨合后,如今,他们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彼此的用意。
救援不是医生们的单兵作战。整个过程中,医生还要始终携带5G通讯设备,和巡逻队、场地医疗站工作人员、空中救援队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实时沟通情况,以选择最合适的救援方式,最大程度缩短时间,并实时记录下救援的情况。
除了运动员外,滑雪医生常常面对的伤者,还有赛事工作人员,比如,雪道推雪员、划线员等。前几天,一名NTO(国内技术官员)在雪上摔倒,伤及手腕,找到刘佳超包扎伤口。“他们长时间在雪上工作,却没有运动员那样高超的滑雪技能,实际受伤的可能性更大。”刘佳超说。
每天天还没亮,滑雪医生就要起床穿戴装备,乘坐闭环大巴前往高山滑雪中心,车程有1个小时。天蒙蒙亮的时候,抵达高山滑雪中心的医疗站,检查救援背包,确认物品是否齐全、通电设备的电量是否充足、氧气瓶的储存情况,以及通讯设备是否在正确的频道上等。之后穿戴层层装备,从头到脚武装起来。
扛上滑雪板上山,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在严寒的山上,他们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电加热的袜子、手套、马甲,以及暖身贴是必需的保暖装备,但上身的舒适性却大打折扣。刘佳超介绍,医生们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只能申请调班,否则在那样的环境中,人很容易失温。
在防疫要求下,日常的衣物外还要套上一层防护服。“但防护服的材质很滑,在雪地上进行救治时,胳膊肘拄在冰状雪上,防护服一接触到这个雪面,就可能让人往下滑。”刘佳超说。
晚上回到住所,刘佳超还要继续学习半小时的外语。他们的工作中,需要与大量外籍人员打交道,对专业医用外语水平要求很高。
“虽然冬奥会赛程即将结束,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得时刻准备好。”刘佳超说,接下来,还要总结这次冬奥会医疗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更加从容地应对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
这是刘佳超第二次穿上奥运会志愿者的服装。14年前,北京夏季奥运会时,他是昌平区的城市志愿者,和一群大学生共同服务市民和游客。如今,他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同样饱满的热情,更加深入地投入“双奥之城”的体育盛会中。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张艺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气管插管|高山滑雪医生 赛道上守护生命
- 青年说|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张慧:要像谷爱凌一样,为了梦想敢于拼搏
- 豆腐|春节前,大连庄河这些人买了很多豆腐!原来是为了这件事
- 社区|坚守!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 病人|为了大家健康,他宁愿放弃团圆
- 新年礼物|为了这一刻,他们等了18年!最好的新年礼物,名叫“团圆”
- 转运|【身边正能量】凌晨4点开始工作、吃不上热饭…他说“为了海宁,我愿意!”
- 透析|许昌:为了救治隔离点患者,医生把400斤重的透析机抬到4楼
- 止血|93岁老太四次胃动脉大出血,命悬一线!医院展开生死拉锯战,为了生命不放弃
- 姚森林|为了万家灯火:“最美浙警”诠释新时代“劲草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