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为什么蜀汉不置史官其实有这样的原因

史官并不是被动地抄写人家给他的东西,而是要主动出去采访当事人,记录事实的 。
结合南北朝刘裕的记载:刘裕很反感迷信、天命之类的东西 。他年轻贫贱时候有很多祥瑞异象,象征他将来必定大富大贵 。刘裕称帝后史官找他询问当年的祥瑞异象,刘裕一概回答:没有这样的事儿 。并不是没有祥瑞,而是刘裕讨厌别人问,所以不回答 。
【三国中为什么蜀汉不置史官其实有这样的原因】网络配图
从这一条记载可以看出,史官是有主动去采访当事人、收集史料的职责义务,并不是坐在图书馆翻书而已 。蜀汉之不置史官,可能是诸葛亮出于一种不愿偏安的紧迫感,觉得天下大势会很快改变,现在不是设置史官让他们到处去搞采访的时候 。
相对而言,魏吴为什么设置史官?魏国觉得天下已定,吴蜀偏安之贼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甚至都不急于派兵征讨,悠闲地设置史官为长远计也是正事 。吴国从孙策时代就打定主意要割据,能争霸中原固然好,若不能就千秋万代称王江东,所以东吴置史官也是反映了他的偏安之志 。而诸葛亮以及继承其遗志的姜维,并不承认天下三分的定局,而是打算在有生之年就加以改变,因此在有生之年不愿置史官,也算是一种志向的表达吧 。
所以蜀志就变得很莫名其妙了 。
网络配图
比如刘备和孔融交好 。关羽张飞号称万人敌 。他们总要做出能称得上是万人敌的事迹吧 。曹操壮其为人,张飞嗔目吓退重敌 。而在之前,并未可称道之事 。关张马黄赵,除赵云外,皆有大功 。赵云凭什么和他们并列?无多少战绩可言,却和力斩夏侯渊之黄忠并称爪牙 。他也一定有过功绩,虽未立过大功,却也有累累战功,劳苦功高 。而这些,蜀史并无记载 。另一边魏史,各种先登、击破,详尽如此 。关羽刺颜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干枯无味 。而张辽大战逍遥津,则精彩异常,着实热血 。同样彪悍战绩,关羽却不如张辽精彩 。当然这也能理解 。
首先,陈寿写史的风格很严谨,所以如果没有确凿事实,那些介乎于真与假之间的,他都不写入,导致很多传记非常少 。但能流传下来的可信度也较高了 。
网络配图
其次,陈寿属于私修,所以无法拿到官方文件档案 。而当时西晋灭蜀后,蜀国的文献档案应该是被西晋政府掌握,蜀国虽然不置史,但应该是没有专门修史的史官,但不代表没有记录的官员 。所以西晋的著作郎用文献档案也修了很多蜀国名臣的传记 。比如裴松之引用很多的云别传,就是西晋官修的赵云传
第三,正是因为陈寿的篇幅少,而且可信度高,所以后世人直接用陈寿的三国志为基本,再辅助其他史料去补全,这样也提高了三国志的质量 。其实,如果没有裴松之的注,三国志也是无法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