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 。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 。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 。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 。著有《白云集》,已佚 。
赏析:
《蚕妇》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泪满巾”见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 。三四句揭示蚕妇伤感的缘由,乃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 。作品虽客观叙写,不着评论,但对蚕妇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的不公自浸润于诗句中,启人思索 。诗歌结构简截,语言质朴,一针见血 。此诗与李绅“锄禾日当午”首,一咏耕,一咏织,可称为中国咏耕织的代表作 。
参考资料
360问答:
“不是养()人”,括号中怎么填?
不是养(蚕)人
出自
《蚕妇》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
文章插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翻译: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 。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 。“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 。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 。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 。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 。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 。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 。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 。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文章插图
不是养什么人诗句是什么?
不是养蚕人,这诗是宋朝的张俞写的《蚕妇》里的,诗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译文:那些浑身上下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一个个都不是辛勤劳动的养蚕人 。
创作背景:
宋代初期,其社会形势比起晚唐、五代百余年来的混乱局面,表面上安定得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努力生产,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 。但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便大量剥削,以其所得的物质财富来宠养前朝的降王、降臣和庞大的官僚地主集团 。
- 夜行动物有什么动物 夜行动物
- 一个男人如何变得成熟 什么才是成熟稳重的男人
- 三月三煮鸡蛋的是什么草 三月三煮鸡蛋是用什么草
- 解密:水浒传开篇为什么要写高太尉责罚王进?
- 明朝时期为什么建立翰林院?其作用又是什么?
- 为什么说西门庆勾引潘金莲是千古冤案?
- 明朝灭亡时那些文臣武将们都在干什么
- 天气丹属于什么档次化妆品 天气丹化妆品怎么样
- 为什么宋臣最怕出使女真,出发前还得交代后世
- 为什么汉朝馆陶公主叫窦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