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 雨水期间气候特点

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

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 雨水期间气候特点

文章插图
雨水节气
1、占稻色
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首先是占稻色 。占稻色是华南地区盛行的一种习俗,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卦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欠 。“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 。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
2、回娘家
在民间有个习俗,就是在雨水的时候,新娘要把礼物送到娘家去看望她的父母 。有了孩子的女人,要带着罐子里的肉汤(用沙锅煮的猪蹄、雪山大豆、海带,罐口用红纸和红绳封好)、椅子,以答谢父母对她们的养育 。而那些已经很久没有怀孕的女人,妈妈会帮她缝成一条红色的长裤挂在身上,据说这样可以让她们更快地怀孕 。
3、接寿
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礼 。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恭敬地给岳父岳母送去 。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
4、拉保保
雨水节气的民俗有哪些?雨水这天在川西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 。古时医疗条件不好,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 。父母会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好不好,需不需要找个干爹 。而找干爹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干爹的福气将孩子带大 。此举年复一年,久而演化为一方之俗,传承现在更名为“拉保保” 。
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 雨水期间气候特点

文章插图
雨水期间
雨水期间气候特点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 。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 。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 。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 。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
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 。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
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 雨水期间气候特点

文章插图
雨水气候
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 。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04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