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杀辅佐自己的功臣李岩?李岩怎么死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李岩?
明末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 。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 , 有一位著名的谋士李岩 , 他提出“迎闯王 , 不纳粮”的口号 , 为起义部队赢得了民心 。
对李岩的结局 , 《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 , 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 。李自成大惊失色 , 同部下商议对策 。李岩主动请缨 , 愿意亲率两万精兵 , 赶到中州 , 附近的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 , 就是有敢暴乱者 , 也能及早收拾它 。另一谋士牛金星要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 , 闯王当时没有回答 。不久 , 闯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图 , 这时牛金星向闯王进言 , 要寻找机会除掉李岩 , 得到闯王首肯 。第二天 , 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 , 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 , 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
宋太祖赵匡胤有句名言:卧榻之侧 , 岂容他人鼾睡!李自成带领农民军进入北京后 , 对内忧外患视若无睹 , 君臣上下耽于享乐 。各营将士以搜刮为能 , 完全不把民心得失当作回事 , 充分暴露出农民军的短视和不足 。在此情形之下 , 唯有李岩弟兄能约束所部 , 不事掳掠 , 因此而受到百姓的欢迎 。但却受到了那些混迹于革命队伍中的野心家和贪赃无度者的敌视和仇恨 。
当时民间有“十八子 , 得天下”的童谣 , 而李岩向以精明干练著称 , 自然不能不引起李自成的猜忌 , 担心自已的龙椅有失 , 而“十八子”合起来就是一个“李”字 , 因此在李自成的眼睛里 , 李岩就成了首要的威胁 , 只不过是隐忍待发而已 , 一当以“谋略出众’的牛金星进谗 , 李自成就更认为自己所见甚明 , 祸患当及早清除 , 李岩的悲剧便难以幸免了 。
鸟尽弓藏 , 兔死狗烹 。
历来帝王登基以后 , 屠戮大臣是古今通例 。只是像李自成这样位子还不是很稳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杀掉“造反篡位”影响自己帝位的 , 恐怕也是太急功近利了 。历史证明 , 李的身旁能打战的不少 , 而能“上马打天下 , 下马治天下”的唯李岩一人而已 , 况且他还那么忠心 。
实际上李岩的死跟袁崇焕的死是一样的 , 理论上均可避免 , 历史发展到了明末 , 这般儒将难道还不知道回去必死的道理 , 你说愚忠也好 , 不懂历史规律也好反正他们不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大丈夫也!只是古今忠臣如崇焕死的这般惨烈 , 这般奇冤的也是罕见至极! 照此分析 , 似乎李岩还可不死 。实际上我认为李岩必死 , 只是死的时间段不同而已 。牛金星的诽谤只是一个借口 , 真正令李岩死的理由是李闯自己 。前朝人说的明明白白: 鸟尽弓藏 , 兔死狗烹!此话乃范蠡实际经验的总结啊 。
范蠡说“越王勾践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的时候 , 文种还死不信 , 说道:我替大王打下这大好江山(你再牛还牛的过范?由此可见范绝对是勾践的第一谋臣) , 现在正是摘桃子的时候 , 怎么能走 。结果勾践找个理由把文种杀了 , 范蠡带着西施小蜜泛舟湖上去了 。
古往今来功劳巨大却又能全身而退 , 安度余生的不过范蠡、张良、郭子仪、姚广孝等等寥寥数人 。刘基本来差不多了 , 还是被蓝玉案牵了出来 , 落的个晚节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