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杀辅佐自己的功臣李岩?李岩怎么死的( 二 )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几个人都有点“出世”情结 , 有点神叨(不管是不是装出来的) 。什么意思?
意思是陛下啊 , 虽然天下我是跟您打下来了 , 但是其实我是喜欢修道、修佛、写写书 , 种花养草 , 玩玩女人的 , 没什么大志气 。拿起武器杀人这事也是迫于无奈才“替天行道“的 , 现在天下既定 , 我该逍遥去了 , 我最擅长的还是吃喝玩乐啊 。只要火候拿捏得准确 , 皇帝毕竟也是人 , 对于昔日战友 , 在登位(不排除怕悠悠众口和百代丹青)之初那么一点香火情还是有的 。
懂这个的是大智慧! 懂的人其实也不少 , 可是保命的却鲜见!当然完全不懂(如文种)被干掉的没啥可讨论的 。两个原因:一是懂是懂了 , 可是欲望难平啊 , 辛辛苦苦打了天下 , 等着出将入相、封王封侯的哪能轻易放弃啊?二是明知道必死无疑还是无惧 , 送死型 , 纵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 蛮崇高的!
第一种 , 韩信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韩信是被吕后杀死的 , 但是 , 没有高祖的支持(至少是默许) , 吕后敢动他? 韩信几乎未打过败战 , 这个在打天下的时候自然是最大的资本 。但是这个在和平时代对高祖来说简直是噩梦啊: 从未打过败战!那你要是打我 , 那我怎么办? 不错 , 这就是个假设 , 只是这种假设一旦成立 , 高祖不仅可能皇帝没得做 , 性命也会不保 , 古来皇帝退休或辞工最大的理由就是死了 。高祖当然不愿意冒这个险 。功高盖主太犯大忌了 。
皇帝杀有功大臣一方面是怕自己帝位不保 , 也有的是怕家天下不保 , 自己或许还能镇得住这般人 , 自己的子孙恐怕未必 。明太祖利用蓝玉案跟胡惟庸案将有威胁的大臣杀的七七八八 , 还不是为了那可怜的朱标(命比纸薄 , 未登上帝位便挂了) 。
除了这个现实的原因 , 我认为还有些文化的基因问题:
斩草除根的帝王术心理 , 杀就杀掉不能因为功劳大就心软留下来 , 难保日后不造反 。文过饰非的虚荣心理 , 许多皇帝出身卑微 , 行径也不见得就符合天子的标准 , 这些言行都被这些老部下看在眼里 , 一旦登上大宝 , 看着底下跪着的群丞 , 一方面也确实是怕这些家伙议论 , 要是有一两个著史的就更麻烦 。另一方面看着这些人就想起以前的日子 , 不看见最好 , 杀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 。像宋太祖那样说:石爱卿啊 , 朕睡的不好啊 , 怕黄袍加身之事重演啊 。石守信等人马上明白了:臣等有病啊陛下 , 想回去玩女人算了 。这是最仁慈的做法了 。算是格外开恩! 韩信未能像他的同僚张良那样看的开、真正淡泊名利 , 实际你不淡泊也行: 死吧!
第二种多是送死型 , 李岩就是代表 。
李岩完全可以逃掉 , 甚至造反 , 实力是绝对有的 。但是他还是死了 , 还搭上红娘子一条命 。
我却要说:在政治智慧上李岩不一定比张良等人差 , 但是在灵魂救赎上 , 他比张良勇敢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不为之的勇气肯定是大了些 , 但是请注意 , 均是在建立在大智慧上的 , 即“明知不可为”:
道家跟儒学在这里分了家 。前者是既然不可为 , 那老子不干了 。儒家却非要虽死无憾!前者本质上是出世的 , 入世只是为了修炼 , 终究为了出世;后者本质是入世的 , 出世只是为了增加入世的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