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期,在战略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为何是鲁肃?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谁主宰了三国走向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看《三国演义》,肯定会对这样一个人有所印象 。这个人是一个老好人,尽量和各方面的人士搞好关系 。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他多次遭到孙权的责难,周瑜的取笑 。可是在刘备阵营里,他又被诸葛亮利用,关羽耍弄 。诸葛亮还编了顺口溜来取笑他,说什么“伏路把关饶子敬”,取笑他只不过能在陆地上伏路把关而已 。说到此处,大家都应该知道这人是谁了吧?不错,这个人就是东吴的鲁肃,字子敬 。

三国鼎立时期,在战略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为何是鲁肃?

文章插图
那么,鲁肃真的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种老好人吗?我们看《三国演义》,在书中为了烘托刘备、诸葛亮的正统形象,对东吴君臣都做了贬低,鲁肃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书中感觉到,鲁肃在孙刘两家的分量 。鲁肃即便是个老好人,可他在孙权和刘备眼中都是可以信任的人 。他说话的分量要超过了诸葛亮、诸葛瑾兄弟 。就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能够看出鲁肃的不凡 。
一、文武双全的侠客式将领 。
在现实中,鲁肃并不是《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文臣谋士,他更是一员弓马娴熟的猛将 。在史书中记载,鲁肃在少年之时,就预测天下会发生变乱 。于是鲁肃学习击剑骑射,招集少年,讲习兵法 。在率领部属避乱江东的时候,面对州里派来的追兵,鲁肃一面晓之以理,一面让人竖起盾牌,亲自射箭让追兵观看 。鲁肃箭无虚发,而且都射穿盾牌 。追兵看后,被鲁肃的言辞和武勇触动,被迫退回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看到,鲁肃作为一员武将的素质 。
在后来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位,统帅东吴的军队 。在鲁肃任职期间,他的部下对他言听计从 。孙权评价鲁肃带兵有方,“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在鲁肃的统领下,东吴的军队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像吕蒙、甘宁这样的骁将,也俯首听从鲁肃的指挥 。
在湘水之争的时候,吕蒙率领两万人马夺取三郡,而掩护吕蒙的是鲁肃带领的一万人马 。吕蒙迅速拿下了三郡,而关羽面对鲁肃却不敢进军 。从这一点也显示了鲁肃的军事才能 。
而且鲁肃和东吴的那些小家子的武将不同,他气质宽宏,不贪图小利 。当年周瑜为了试探鲁肃,故意率领数百人去拜访鲁肃,请求他的资助 。鲁肃家里有两个米仓,各存米三千斛 。鲁肃领着周瑜前去,随手指了一个米仓就送给了周瑜 。周瑜见了,不禁为鲁肃的气度所折服,和他结为好友 。
其实鲁肃也并不是非要投身孙权手下不可,他原来是想去投靠巢湖的郑宝 。是周瑜出言挽留,并且向孙权推荐鲁肃,鲁肃才来到孙权的手下供职 。我们从这一点来看,鲁肃的本意是要成就一番事业,并不以当时的恢复汉室江山为意 。所以他才会被周瑜的劝说打动,投身孙权麾下,开始了他新的人生篇章 。
二、孙权手下最具战略眼光的臣子 。
鲁肃投身孙权手下后,马上就得到了孙权的器重,这种器重是君臣心意相通的反应 。这是因为,鲁肃和孙权一样,都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创建一个新的朝代 。鲁肃根本就没有当时世家大族的局限,以恢复汉室江山为旗号 。他向孙权的建议里,对当时的局势有着一针见血的看法 。
三国鼎立时期,在战略上起决定性作用的为何是鲁肃?

文章插图
在鲁肃著名的《榻上问对》中,直接对当时的局势判定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猝除” 。就这一句话,就足以振聋发聩,超过当时天下谋士百倍 。而鲁肃为孙权谋划的战略方案里,完全是立足自身,不求外援,去建立自己的功业 。
鲁肃的方针是稳固江东,攻取荆州 。在夺取荆州后,全据长江,然后建号帝王,再向北统一天下 。孙权虽然当时自谦说难以做到,可是我们在后面可以看到,孙权就是按照鲁肃的战略方案来做的 。
鲁肃的这个战略方案,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不分上下 。唯一不同的是,当时刘备实力微弱,诸葛亮为他策划的方案是引孙权为援,共抗曹操 。而鲁肃则是凭借一己之力,夺取荆州,对抗曹操而已 。从这一点来看,鲁肃对于孙权,和诸葛亮对于刘备一样的重要 。他们的战略眼光不相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