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之死的历史疑点:谁是害死齐桓公的真凶?

春秋也 , 一春一秋 , 是为春秋 。
春秋 , 一春一秋 , 即为春秋 。春 , 蠢蠢欲动 , 时有动作 。秋 , 静娴安好 , 悠然自得 。春秋时期只有两种人 , 一种是朝廷的人 , 一种是山野的人 。朝廷的人依附诸侯 , 志达天下 , 希望以己力改变天下格局 。一种是淡泊宁静 , 与世无忧 , 避居世外 , 著书授徒 。于是 , 不管明君、忠臣还是奸臣 , 齐桓公与管仲 , 易牙、竖刁和开方 , 都是第一种人 , 这种人是春秋时期最多的人 。今天要说的 , 则是这种人 。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诸侯 。当政期间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诸侯霸主 , 只可惜晚年昏庸腐化 , 宠信奸臣 , 以九五之尊却落得个不仅饿死 , 尸体还被停放数日以至发蛆的悲惨结局 。在这场政治动乱的背后 , 抽丝剥茧 , 我却发现了几个奇怪的疑点 , 这些疑点让我纠缠不清 , 希望寻找到其真实原因 , 可是在浩繁的搜寻工作以后 , 从头至尾 , 我却再未找到任何的证据 , 抽丝剥茧的工作完成了一半 , 却发现茧内又藏了个茧 , 结果依然未知 。故而整理如下 , 望知情者告知:
疑点1:管仲在想什么?
齐桓公能够成为霸主 , 管仲功不可没 。这个历史记载有很多 , 我就不再赘述 。关键的问题是 , 管仲不知道是老糊涂还是别有用心 , 按照后人对管仲的评价 , 即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 , 却没能判断出易牙、竖刁和开方将来必酿成大祸 , 没有釜底抽薪 , 直接将三人杀掉或者远逐 。如果管仲如此做了 , 齐国内乱必不成行 。后世自比管仲的诸葛亮临死前可是授了锦囊 , 消除了魏延的后患 。
疑点2:管仲啊管仲?
也跟管仲有关 。管仲死于公元前644年 , 其向齐桓公推荐的丞相人选隰朋也是死于公元前644年 , 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也是死在这一年 。而齐国动乱是在前643年 , 齐桓公死于前643年 。如此看来 , 除了这三个元老权臣 , 齐国已无人选可以担当重任 。也就是说 , 齐国在桓公晚期已然衰落 , 动乱已经密谋许久 , 否则不可能来得如此之快 。齐国的人才 , 要不然就是被管仲等人拒之门外 , 要不然就是被奸臣们纳为己用 。如此看来 , 是管仲也好 , 是易牙诸人也罢 , 都是齐国的奸臣 。
疑点3:竖刁自宫
竖刁此人也很奇怪 , 在周礼依然有余韵的春秋时期 , 居然能冒无后为大的大忌 , 自我阉割 , 那是比东方不败等人为修习葵花宝典的勇气更为可佳 。不过 , 竖刁应该是有史料记载以来最早的宦官乱政 , 算是开了五千年宦官乱政的先例 。
竖刁阉割后 , 进的是齐桓公的后宫 , 有种可能是 , 此人帮齐桓公管理后宫 , 享受的是齐桓公的权力待遇 , 这就可以理解竖刁等三人发动内乱 , 宫人就不顾桓公死活 , 全部逃了出去 , 要知道春秋时期的礼义廉耻忠孝节义是相当严格的 。明显是内通消息 , 外令骚动 , 早就和宫人们达成一致了 。否则 , 以齐桓公之智慧 , 宫中人等稍有异动 , 必是立马诛杀之 。何必等到大祸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