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对“武圣”关羽的事迹都颇为熟悉,“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等都是关羽的英雄事迹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羽“水淹七军”中被淹的七军统帅于禁那过山车般的人生 。与桃园三兄弟一样,出身底层的于禁也在剿灭“黄巾起义”的契机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
戎马倥偬,东征西讨
中平元年(184年),于禁由山东老乡鲍信所招募,参与讨伐黄巾军 。当时,鲍信与曹操是至交好友,于禁也因此结实曹操相识 。
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接好朋友曹操来做兖州牧,此时于禁跟鲍信一起为曹老板打工 。同一年,在与黄巾军交战时,鲍信为了救曹操而战死,于禁便归属了兖州军将领王朗领导,王朗很欣赏于禁,又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于是,曹操召见于禁,拜他为军司马,成了曹操的身边人 。

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

文章插图
初平四年(193年)统兵到徐州攻克广威 。
兴平元年(194年)到兴平二年(195年)跟随曹操濮阳讨伐吕布 。
建安元年(196年)跟随曹操讨伐黄巾军刘辟、黄邵 。
建安三年(198年)跟随曹操破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中,于禁与乐进等将领率步骑五千,渡河攻击袁绍别营 。
建安十四年(209年),于禁与臧霸等人讨伐梅成 。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恼恨朱灵,想要夺取他的兵权,因为于禁有威严,便遣于禁引数十骑,带着曹操的命令,前往朱灵营让让朱灵交出了兵权,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对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 。
从于禁的“履历”可以看出,他出身基层,但靠着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最终赢得了曹操的青睐,也赢得了自己的未来 。
于禁不但是战功卓著的“勇将军”,他还是个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好榜样” 。
讨青州兵,先筑后报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的阵营被张绣军队忽然袭击,应付来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乱 。于禁路上发现十多个衣衫不整的青州兵在打家劫舍,便追讨这些也是自己人的青州兵 。有些青州兵不敌,逃回曹营打小报告,诬告于禁也造反 。有人劝于禁首先向曹操处报备,但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来,我首先抗敌,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谣言止于智者,怕什么?”于是,于禁先筑好了濠沟以防敌人进攻,然后才令人通知曹操及向他解释 。曹操听了,认为于禁的做法很对,当众说:“当时敌人来攻,相当混乱,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真是好将领的榜样 。”
恪守军纪,涕斩昌豨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后再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讨 。于禁急攻昌豨,但是未能攻克昌豨的据点 。于是,曹操又派夏侯渊领兵与于禁一同作战 。夏侯渊攻下了昌豨的十余座据点 。但由于昌豨与于禁是旧交,便向于禁投降 。
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

文章插图
在昌豨投降后,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应当让曹操处置,但于禁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经常说的命令吗!在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 。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 。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自临与昌豨决别,陨涕而斩之 。当时曹操军在淳于,闻而叹曰:“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是命运啊!”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定以后,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功于禁,于禁因此拜为虎威将军 。
刚刚提到了,于禁被曹操升迁为左将军,假节钺,这个“假节钺”是代表皇帝的礼仪,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武将“假节钺”的话,他在战时状态就不必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其实就是后世所说的“尚方宝剑”,这点可以看出于将军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
如果东南再无战事,于将军能够以假节钺之尊而平稳着陆那该是他多美好的结局啊,然而偏偏天不遂人愿 。
兵败投降,晚景凄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汉前将军,同样假节钺的关羽率军攻吕常于襄阳、围攻曹仁于樊城,曹仁命令庞德屯驻樊北 ,又向曹操请求援军 。曹操本来准备让儿子曹植带兵解救曹仁,但在命令到达曹植那里时,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而不能受命 。于是,曹操令于禁督领七军,共三万人,去樊城协助曹仁 。当时,曹仁据守的樊城被关羽攻打,但没有被包围。于是,曹仁命令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汉水河道的改道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