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 二 )


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

文章插图
时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将于禁连同庞德打的全军覆没 。庞德宁死不屈,于禁却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 。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 。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 。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责于禁是在装可怜 。曹丕即位,孙权称臣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 。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 。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 。曹丕以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的旧事来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谥为厉侯 。
于禁为什么含恨而亡?一生律己但晚景凄凉

文章插图
于禁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半生威严毅重的他在兵败后选择了投降,而这次投降正是他“屈辱”后半生的起点 。其实,在那个群雄割据,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里,兵败投降并不是可耻之事,诸如关羽、张辽、徐晃、张郃投降过曹操,马超、黄忠、魏延、姜维投降过刘备,就连本文的“正面人物”庞德也是先属马超后投张鲁,再投曹操 。
但是,于禁的“降”与其他人是不同的,其他人都是“降”在三足未定之时,各家实力没有形成定局,当时的大将与主公更像是雇佣关系 。而于禁的“降”却是在三足鼎立时期,大将们身上已经各自被深深打上了“魏”、“蜀”、“吴”的烙印,,投降已经不简单是权宜之计,投降就意味着“叛国” 。另外,立义将军庞德的宁死不降,让于禁的投降变得反差强烈,也就有了曹操那句:“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想来卧在病榻之上的于禁一定很后悔当初的投降选择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