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在灭亡时,为什么连个像样的人才都没有多少?( 二 )


更不要说被刘备托孤的李严,因为对诸葛亮大权独揽不满,想要拿回自己托孤时的“统中外军事”的权力,也被诸葛亮贬为平民,流放到梓潼 。
这些有才干的人士,位居高位,尚不能保全自己的职位,更何况那些不如他们的人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方面诸葛亮的朝堂急需人才,可是另一方面大批的有才能的人因为品行有亏,不入诸葛亮的法眼,或被弃之不用,或被控制使用 。长此以往,诸葛亮给蜀汉留下的臣子都是一些品行兼优,可是能力不足的人 。
其次,诸葛亮对于人才的使用,也有着驾驭不得法的缺点 。
这表现为诸葛亮对人才的使用上,经常出现用错位置的现象,这造成了人才使用上的浪费 。比如说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的这个缺点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出兵的时候,诸葛亮分兵两路,他自己率领主力出祁山,让赵云率领一支军队作为疑兵出斜谷 。赵云这一支军队,担负的是牵制曹魏军队主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这支军队的主将需要具有超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
而赵云恰恰不具备这种素质 。在蜀军中,最适合担任这个任务的是魏延 。魏延在后来的阳溪之战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干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让魏延担任这个任务,而是任用了赵云 。结果赵云的行动很快就被曹魏识破,根本没有完成自己的牵制任务 。曹军主力根本没有理睬赵云所部,直奔陇西,在街亭打败了马 。

蜀汉在灭亡时,为什么连个像样的人才都没有多少?

文章插图
而对于的使用,更是诸葛亮的败笔 。马谡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参谋人员,他能够就战局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南征的时候,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的策略,诸葛亮采用后,一举消除了南方的叛乱 。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参谋人员,却被诸葛亮派上了战场,直接指挥蜀军与魏军决战 。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同时缺乏指挥才能,马谡被张打得大败,丢失了街亭,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被迫黯然收场 。
如果当时赵云能够替代马的岗位,以赵云在汉水之战的表现,是一定能够守住街亭的 。可惜,这个时候赵云在箕谷作战,鞭长莫及 。而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魏延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无所作为 。诸葛亮这样使用人才,是他在街亭之战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第三个原因是诸葛亮对人才培养上的缺陷 。
如果说诸葛亮不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是冤枉了他 。不过,诸葛亮选拔人才的标准偏差,带来了他在培养人才上的偏差 。这在诸葛亮培养他的继承人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
诸葛亮原本想培养马谡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培养是失败的 。诸葛亮没有循序渐进的培养马谡,让马谡去亲自率领军队,从小仗打起 。这样让马谡逐渐积累带兵经验,提高自己的指挥作战的能力 。而是立刻就将马谡投入到和魏军的决战中去 。马谡缺乏相应的能力,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
而且经过街亭一战,诸葛亮就杀掉了他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都感到遗憾 。原本蜀汉就缺乏人才,诸葛亮却随随便便的处置马谡,这给蜀汉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最终,诸葛亮选择的接班人是蒋琬,虽然理政能力有余,但是军事能力不足 。长此以往,使得蜀汉的军事人才越发凋零 。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培养的人才中,益州本土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荆州派系的人 。而且,在那些武将后代中,很少看到在战场厮杀的 。绵竹之战中阵亡的张飞的孙子张遵,职务居然是文官尚书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对蜀汉重文轻武的风气可见一斑 。
蜀汉在灭亡时,为什么连个像样的人才都没有多少?

文章插图
第四个原因是诸葛亮的工作方式的影响 。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态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后,就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蜀汉的事业 。在他掌握蜀汉政权后,不管蜀汉的内政还是军事事物,他都“事必躬亲” 。诸葛亮的这种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钦佩 。
不过,诸葛亮的这种工作态度,使得他管的事情过多过细,对蜀汉政权和他自己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他派到司马懿军中的使者,在回答司马懿的问题时,说诸葛亮罚二十以上必自亲理,而每天吃的饭不过数升 。司马懿评价说,诸葛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事实果然如司马懿所料,不久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 。
诸葛亮管的事情过于细碎,这不但损害了他的健康,使得他英年早逝,也在工作中给他的手下带来了困惑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有一位包揽一切的领导,他的手下会如何工作,这些人不是将一切问题都推给领导去解决,就是按照领导的指示去照做 。这种环境,根本就对人才的成长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