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史上著名的战略间谍!为何让后人产生误解

苏秦用16年的光阴和生命报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 。此外,苏秦还用行动告诉我们,守诺,除了诚实之外,还需要勇敢和付出 。而燕昭王呢,不知道他在庆祝胜利时,有没有想念过苏秦的笑容或者眼泪 。
苏秦(?~公元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受封“武安君”,战国时著名的战略间谍 。苏秦出身普通,后来因“游说诸侯以显名”,并在战国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民间,关于他的传说也非常多 。其中的一些,甚至成了司马迁撰写《苏秦列传》的素材 。受制于六国史料的严重不足,司马迁面对众多说法不一的材料时,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辨,这便使得苏秦及其历史,一直混沌不清 。

苏秦曾用功学习纵横家的学说,却郁郁不得志,“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苏秦也曾试图以“义兵”统一天下的理论前去游说秦王而终不见用 。后来,苏秦得到了周书《阴符》,如获至宝,于是发愤苦读,反复揣摩,终于获得了很大进步 。传说他在读书时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做法,可见其坚毅和决心非常人可比 。
如是凡一年,苏秦自以为可以“说当世之君”,于是再去尝试游说周显王 。不料周显王的亲信从中捣乱,劝说周显王不要相信苏秦,苏秦再次以失败告终 。
《史记》中的苏秦是一个身佩六国相印、周游列国的大纵横家,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传奇人物,和另一个大纵横家张仪,正所谓一纵一横,相与显能 。但最新出土的文物证实,这其中许多内容,诚如钱穆所云,“皆子虚,由后之好事者附会为之也”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战国时的重要史料——“纵横家书” 。其中有一些保存了苏秦真实言行的书信,澄清了关于苏秦及其相关历史的诸多根本性错误 。根据这些出土资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苏秦本是燕国派出的间谍,一直在帮助燕昭王从事着颠覆齐国的活动 。

苏秦再次踏上谋取功名的道路,就是从燕国开始的 。战国时期,燕与齐是邻国,燕弱而齐强 。长期以来,燕国深以齐国将战略矛头对准自己为忧 。公元前314 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大举发动进攻,燕军几乎覆灭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 。他处心积虑要报这深仇大恨,踌躇满志的苏秦恰在此时来到燕国 。一个有国仇家恨,另一个有宏图大志,两人一拍即合 。苏秦打动燕昭王的是他“谋齐”的策略,而燕昭王打动苏秦的则是他的知遇之恩 。苏秦并且自愿冒险赴齐国活动,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间谍生涯 。
这时候的齐国,由湣王执政,实力非常强大,并同赵国保持着密切的盟友关系 。故此,燕昭王授予苏秦活动的战略方针就是“大者使齐毋谋燕,次可恶齐赵之交”,使得齐国不再将战略矛头指向燕国 。所以,苏秦到达齐国之后的第一步棋便是破坏齐、赵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棋便是使齐国“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使齐国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逐步削弱自己,并在攻打宋国的过程中得罪其他几个对宋国虎视眈眈的大国,在四面树敌的同时,使得自己(齐国)陷入危难的败局 。
苏秦于公元前300年奉燕昭王之命第一次来到齐国 。据唐兰推测,这次苏秦可能是以人质身份去的 。不过,这次的出行准备显然不是非常充分,苏秦此次赴齐似乎未能取得任何成果就回来了 。既然是人质,他可能无法获得面对齐王的机会,所以没有办法逞口舌之能,也没机会把自己的行间谋略充分施展出来 。这可能是苏秦此次行间失败的主要原因吧 。
公元前296年,燕昭王由于报仇心切和错误估计形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齐的战争,大败而归 。苏秦非但未能及时劝阻,并且迫于两国交战的形势匆匆地返回燕国 。苏秦回到燕国之后,一直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赶赴齐国从事间谍活动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