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企大市”的改革突围

今年前8个月,天津市管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2.9%,再次交出亮眼“业绩单” 。
这是一条困境中突围的“上扬线”,对于国企盘子大、包袱重、欠账多的天津来说殊为不易 。一组数据勾勒出曾经的发展之困——2016年天津市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6%、18.1%,与同期全国地方国企分别增长3.5%、16.9%形成鲜明反差 。
变化背后,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 。面对体制机制僵化、经营效益下滑、债务风险高企,天津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砸掉“铁板凳”,改掉“老机制”,换掉“旧产业”,改出了国企新的动力活力,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家评估中连续两次获得A级并获得通报表扬 。

一个“国企大市”的改革突围

文章插图
这是天津海河三岔河口一景(2月27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孙凡越摄
砸掉“铁板凳”引入“鲶鱼效应”
“这在过去不敢想象 。”经历了天津国企改革,肖龙颇为感慨 。
肖龙原是天津建工集团所属天津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一个分公司的经理,通过竞聘成为集团市场开发部经理 。按照原有体制,相当于从“正科”直升“正处” 。
一个“国企大市”的改革突围

文章插图
“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混改转年,天津建工实现任务承揽177亿元,到2021年底,这个数字已跨越到345亿元 。”天津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张津辰,见证了这家拥有70年历史的大型国企的改革“蝶变” 。
作为老工业基地,天津国企占比高、盘子大,曾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诸多“第一” 。但辉煌过后,市场化改革滞后带来的问题逐渐显露,体制机制僵化,经济效益下滑,债务风险高企 。
不改革,死路一条 。天津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拉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 。
砸掉“铁交椅”,打破“铁饭碗”,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是天津刀刃向内推进国企改革的“杀手锏” 。
赵国荣是天津国企较早引入的职业经理人 。从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副总经理到天津食品集团总经理,他戏称自己从北京“菜篮子”跳到天津“菜篮子” 。
天津食品集团2015年由原农垦集团、二商集团、粮油集团和立达集团整合重组而来,一度面临大而不强、联而不合的窘境 。赵国荣在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对症下药的举措,让这家老国企重现生机 。即便在疫情影响下,集团去年仍旧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幅24.3% 。
“鲶鱼效应”,是赵国荣在与采访人员交流中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在他看来,抓住“人”这一改革命题,就是牵住了企业提质增效的“牛鼻子” 。
截至目前,天津先后在21家市管企业和2家委管企业经理层累计选聘了108名职业经理人,超过七成来自外地,子企业累计完成职业经理人选聘数量更是达到了330户890人 。
与职业经理人一同引入的,还有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产量、成本、利润等核心指标考核落到部门和人头,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 。
“国企的发展在人,国企改革的难点在人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保障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拥有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高楠认为 。天津市国资委企业领导人管理二处处长贠晓欣表示,从实践效果看,这些举措为国企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澎湃活力 。
2021年,天津市管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0.7%,剔除特殊因素后,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5%;市管实体企业经营现金净流入同比增长43.9% 。
“过去改革是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现在看到了改革带来的成效,都主动往前奔 。”天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勇表示,天津国企这几年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中,动力与活力正在不断重塑 。
一个“国企大市”的改革突围

文章插图
改掉“老机制”激发“聚变效应”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是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诞生地 。在近70年的发展历史中,“海鸥”从天津飞向全国、飞向世界,不仅拿下诸多“中国表业第一”,还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同时掌握陀飞轮、三问表、万年历三大复杂腕表技术的表企 。
但随着竞争加剧,它同许多老国企、老民族品牌一样发展逐渐遇到瓶颈,国际市场业务萎缩,国内市场拓展乏力,营收面临不小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