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 。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
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 。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 。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 。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 。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 。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时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 。著有文集十一卷 。
王珣工于书法,董其昌称其“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

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文章插图
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
王珣出身琅玡王氏,为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与同僚谢玄都被桓温敬重,后转任主簿 。当时桓温正进行北伐,军中机要事务都交由王珣处理,军中文武数万人都认识他 。
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不甘心被桓温指责,被逼承担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责任,又因朝廷不处理其诉,便叛归前燕 。当时王珣亦参与讨伐,于太和六年(371年)平定叛乱,王珣因功封东亭侯 。其后转任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后,王珣调任中军将军桓冲的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
王谢交恶
当时,王珣娶了谢万的女儿,其弟王珉亦娶了谢安的女儿 。虽然与谢氏结成姻亲,却互相猜嫌,后谢安更让二人离婚,王谢两家于是成了仇敌 。当时谢安当国主政,在其意愿下王珣被任命为豫章太守,王珣不欲外出远地,便不去上任 。后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王珣未接受任命,又调任秘书监 。
孝武所倚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 。其后,王珣调任侍中,很受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倚重 。后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任内深得当地士庶之心 。
太元十五年(390年)九月,王珣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事务 。
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文章插图
太元十六年(391年)九月,王珣转任尚书左仆射,加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 。
孝武帝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及郗恢等人就以才学和文章而深受孝武帝亲待,被引为心腹 。但王国宝等人此时依附辅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而司马道子与孝武帝关系一度剑拔弩张 。孝武帝担心自己一旦去世,朝中必生事端,便分别命王恭和郗恢出任兖州刺史及雍州刺史,殷仲堪司牧荆州,作为外援,而留王珣在朝任宰辅重臣 。
一似胡广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为宠妃张贵人所杀,礼仪中的哀册和谥号议定都由王珣所草拟 。当时,王恭入赴山陵,不满王国宝乱政,于是有意起兵杀死王国宝 。但当时王珣阻止,称王国宝罪恶未彰,人心皆恶时才顺应人心诛杀他,这就无往不利 。当时王恭亦顾虑作为王国宝党羽的豫州刺史庾楷,于是打消念头 。王珣却劝王恭静观事变,暂时按兵不动 。王恭便放弃除掉王国宝的准备 。后来,王恭对王珣说:“最近以来,我看你太像胡广了 。”王珣说:“王陵因为在惠帝面前争执,陈平经常在一旁谨慎小心,沉默不语,你只看结果如何罢了 。”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王珣任尚书令 。同年,王恭因获荆州刺史殷仲堪支持,上表陈列王国宝罪状,起兵讨伐他 。当时王珣虽任尚书令,但因孝武帝突然被杀,未及写遗诏以王珣为顾命大臣,故王珣只是因偱行事,不发一言 。当时司马道子问王珣是否知道王恭和殷仲堪起兵,王珣特意以未有参与朝政,故不会知道二人举兵之事为言 。
而王国宝知道王恭讨伐自己,惊惶失措,王绪于是劝王国宝假称司马道子诏诛杀王珣及车胤,以诛除时望,并以司马道子之名起兵抵抗王恭及殷仲堪 。但当王珣和车胤前来后,王国宝却不敢杀害二人,反向他们问计,王珣即劝诱他自动解除他军政的权力,从而令王恭休兵 。
王珣: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平乱有功,工于书法

文章插图
车胤亦陈说利害,分析一旦王国宝反抗王恭而逼王恭退守京口,若王国宝未能快速击败王恭而殷仲堪却已东下建康,就将受两军夹击 。王国宝听后便很畏惧,于是上疏解职并致阙待罪,然而不久反悔,假称获诏官复原职 。而当时司马道子亦想息事宁人,将所有罪责都推向王国宝,于是收捕王国宝并赐死他,更以自己有罪过向王恭道歉 。王恭及后就罢军还镇京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