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太精明或政争太愚蠢?揭《中俄密约》签订始末

1896年10月3日,昔日北洋大佬、如今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欧游归来,曾任驻日使馆参赞的黄遵宪闻讯立即亲赴津门,向李中堂求教外交局势 。此刻李氏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颇为自负地告诉黄:“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半月后,光绪召见李鸿章,据说“垂询甚殷”,超过二刻 。既然蒙两宫如此“温谕慰勉”,李氏心气愈加高涨,在给老友两江总督刘坤一的信中透露:“越日遂有译署之命,未敢固辞 。今日交涉,视前倍难,补救无从,唯有同分谤议而已 。”不难看出,除了慨叹任重道远,其弦外之音乃因甲午一战跌入仕宦低谷的李鸿章,似再受重用,强势回归 。
李鸿章
那李氏心中满满的自得究系来自何处?这全倚仗一份止住了他下滑运势的外交协定:《中俄密约》 。
联俄制日 远东征服
中俄之所以会签订此密约,实为酝酿甚久、各怀心事之结果 。
所谓“联俄制日”政策,滥觞于古代之“以夷制夷”思想 。这本是春秋时代中原各国防御周边非华夏民族的一种策略,后为历朝君主所秉承,演化成对付国内少数民族之一贯手法,亦称作“以夷伐夷”或“以夷攻夷” 。晚清以降,为应对各路西方列强之鲸吞蚕食,清政府将此策略常态化,即利用国际关系上各国间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其他国家,谋取实现本国外交安全 。
三国干涉还辽的情景
堪称黑色幽默的是,起初李鸿章曾将抵御西国的宝压在日本身上 。李氏提出联日,“以东制西”,毕竟“日本距苏浙仅三日程,精通中华文字,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倚为外府 。”正鉴于此,1871年,李力排众议,与日订立《中日修好条规》,其中规定“若他国偶有不公或轻蔑之事,一经知照,必须彼此相助,或从中善为调处,以敦友谊 。”谁成想被清廷视为“同文同种”的友邦日本,居然玩的是外交讹诈之把戏 。到了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台湾,李鸿章大呼上当,指出“为今之计,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与泰西各国立约,借以牵制日本” 。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期间,李转而主张联俄拒日 。
俄皇亚历山大二世
而此时的北邻俄国,也正悄然制定一项“远东征服”计划 。1885年,俄国单方违背了英、俄之前诺言,进攻阿富汗北部边境,俄英矛盾由此激化 。最终俄方惨败,中、近东侵略计划顿挫 。这一切皆促使俄把扩张目光再度投向远东 。NBA流行的一句口号叫:“赢球靠防守”,此道理也适应于对外战略 。俄国欲征服远东,首要须做好防御,此乃立足之本 。故解决远东防御问题遂成为这一计划的关键所在 。经过长期勘察与反复讨论,俄国官员认为,修筑一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能解决这一难题,且最切实可行 。此方案得到沙皇的大力支持 。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言:“我阅读了西伯利亚总督的许多报告,我必须以遗憾和抱愧的心情承认,对于这块富饶的地区,政府以前实际上没有做任何事情来满足它的需要,它被忽视了,但现在是时候了,而且照旧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 同年,沙皇发布了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命令:“要按最短的路程修建一条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 。
19世纪末主持俄国国务的大臣维特一语点破沙皇修路之个中三昧:
皇帝曾经想把俄国的实力扩大到远东,他之所以有这个念头,是因为他第一次出巡就到过远东 。不过,他当时当然没有形成任何肯定的计划;他只是自发的想涉足远东、攫取那里的地方 。
北极熊已虎视东北!
前门拒狼 后门引虎
对于俄国之野心,清廷中枢似浑然不觉 。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辽东半岛”问题,严重挑战到俄之“远东征服”计划,自然引来其强烈反响 。早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俄国政府就已有所行动 。维特在得知日本有意染指辽东半岛后,立即向沙皇尼古拉进言:“除非我们准备面对一场战争,或放弃远东的广大市场”,否则“我们决不能容许日本在大陆上获得巩固的立足点”和“攫取中国领土的任何部分” 。维特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其意图“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假如日本占领南满,对我们将是威胁”,况且“假如我们现在让日本人进入满洲,为要保护我们的领土及西伯利亚铁道,就需要数十万军队,并大大增强我们的海军” 。总之,倘若当下置之不理,今后对于俄国远东利益,肯定遗患无穷,决不能坐视日本在中国为所欲为 。维特还指出,如果俄国干涉辽东问题,阻止日本的侵占计划,“这样,我们就会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就会尊重我们的效劳,从而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中俄的边界” 。于是俄国联合法国、德国,于《马关条约》签订当天,便命令三国军舰在日本海面游弋 。不久,三国正式向日本提出外交照会,“劝”日本放弃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