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兔兔有什么好,能打败猫当生肖?( 二 )




《三国演义》剧照 。




历史语言学者周及徐发现:“在上古汉语中 , 骏马常称‘兔’ 。 ”《吕氏春秋·离俗》:“飞兔、要褭 , 古之骏马也 。 ”高诱注:“飞兔、要褭 , 皆马名也 。 日行万里 , 驰若兔之飞 , 因以为名也 。 ”这里的“兔” , 其实是“奔跑迅速”之意 , 假借动物之“兔” 。


根据古音来源 , “逸”甚至“虎”(於菟) , 都得名于“飞奔” , 周及徐得出的结论是:


“良兔”“赤兔”非“兔之良者”“兔之赤者” , “飞兔”亦非“兔之飞者” 。 它们的意义分别是“优秀的快跑者”“赤色的快跑者”“飞一般的快跑者” 。


从两汉时起 , 月亮中开始出现一只兔子 , 后来演变成捣药的玉兔 , 经常是以嫦娥怀抱小白兔的形象出现 。 但实际上 , 在历史的早期 , 玉兔推想起来也应该是一只野兔 。 所谓“乌飞兔走”“乌踆兔走”这样的成语都表明 , 当时月亮里的兔子是与太阳里的三足乌相应而言的 , 而“兔走”本身也隐喻着时光流逝之快速 , 否则就很难解释得通了 。



逐兔:一种被遗忘的文化


从现在的考古出土材料来看 , 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 , 兔子也已名列其中 , 奔跑迅速的野兔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为什么能扮演重要角色?


这与当时贵族偏好的田猎生活是分不开的 , 因为和农民不同 , 贵族需要在狩猎中操练军事技能 , 这项活动集军事演习、体育和娱乐于一身 , 繁殖力强、奔跑迅速的野兔是最常见的猎物之一 。 细想一下就不难明白 , 像“狡兔三窟”这样的成语 , 所指的当然是在野外打洞的野兔 。 经常打猎的贵族自然会留意到野兔的这种习性 , 也正因此 , 当时人们才不时以此来取譬 。


Francisco Goya The Quail Shoot 1775 。 /Wiki




《诗经·周南》有一首《兔罝》 , 开篇便是:“肃肃兔罝 , 椓之丁丁 。 赳赳武夫 , 公侯干城 。 ”这原本是贵族狩猎的图景 , 但后人对此已颇为陌生 , 俗解以为“兔”是指“於菟”(老虎) , 大误 。 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 , 引述许多材料证明《兔罝》之“兔”不是兔子 , 而是老虎;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兔罝》民谣 , 猎兔者之歌 。 劳者歌其事 , 当为猎兔武士自赞 , 否则为民间歌手刺时 , 盖奴隶制社会已有武士一阶层为奴隶主之爪牙矣 。 ”程俊英《诗经译注》:“这是赞美猎人的诗 。 诗人在路上看见英姿威武的猎人 , 正在打桩张网捕兔 , 联想这些猎人的才力 , 是可以选拔为保卫国家的武士的 。 ”


野兔、野鸡、狐狸 , 基本上是贵族射猎的主要对象 , 所以经常“雉兔”“狐兔”连称 , 这才有“兔死狐悲”的成语 。 《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 , 方七十里 , 刍荛者往焉 , 雉兔者往焉 , 与民同之 。 ”也就是说 , 周文王的宫苑 , 谁想要去打猎野鸡、野兔 , 都能进去 。 前642年 , 狄人攻灭卫国 , “围菟圃” , 这地方很可能是卫国贵族平日狩猎的禁苑 。 晚至西汉初年 , 梁孝王的宫苑也叫“兔园” 。


正因为带猎犬射猎野兔是常有的事 , 所以《战国策·楚策四》中才说“见兔而顾犬 , 未为晚也” , 这大抵类似于现在说“不见兔子不撒鹰” 。 这种逐兔的游猎经历 , 对上层人物来说是极好的娱乐 , 所以秦丞相李斯在临刑前夕才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 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