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兔兔有什么好,能打败猫当生肖?( 三 )


纪录片《了不起的兔子》截图 。




【生肖|兔兔有什么好,能打败猫当生肖?】先秦时代有一著名的狡兔“东郭逡(?)” , 据说奔跑极为迅速、灵敏 。 《战国策·齐策三》载淳于髡讲故事说:“韩子卢者 , 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 , 海内之狡兔也 。 韩子卢逐东郭逡 , 环山者三 , 腾山者五 , 兔极于前 , 犬废于后 , 犬兔俱罢 , 各死其处 。 ”这一故事广为人知 ,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借宋玉言:“昔者齐有良兔 , 曰东郭? , 盖一旦而走五百里 , 于是齐有良狗曰韩卢 , 亦一旦而走五百里 , 使之遥见而指属 , 则虽韩卢不及众兔之尘 , 若蹑迹而纵緤 , 则虽东郭?亦不能离 。 ”


这一逐猎的场景后来也被用于隐喻秦国吞并山东六国 。 《战国策·秦策三》载范雎对秦昭王说:“以秦卒之勇 , 车骑之多 , 以当诸侯 , 譬若放韩卢而逐蹇兔也 。 ”现在我们都知道“逐鹿”是指争霸 , 实际上 , 古语“逐兔”也喻指争夺帝位 , 如《后汉书·袁绍传》:“世称万人逐兔 , 一人获之 , 贪者悉止 , 分定故也 。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益州天府之国 , 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 。 今刘季玉不能用贤 , 此业必属他人 。 今日自付与将军 , 不可错失 。 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说乎?将军领取 , 某当效死 。 ”无论是“逐兔”还是“逐鹿” , 都源于打猎场景 。


汉帝国建立时 , 论功行赏 , 一些功臣自认披坚执锐、战功卓著 , 不服萧何只是“徒持文墨议论”而占据高位 , 汉高祖刘邦反问:“你们知道打猎的道理吗?”他以打猎作为比方说 , “追杀兽兔者狗也 , 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萧何出谋划策就像后者 , 是“功人” , 而他们这些人所起到的作用更接近猎狗 , 是“功狗” 。 这番话至少可见一点:当时这些君臣 , 对打猎的场景都非常熟悉 。 所谓“狡兔死 , 走狗烹”的道理 , 人人都懂 。



从野兔到家兔


至此 , 我们也能回答另一个问题了:原先那个作为奔跑迅速象征的兔子形象 , 为何被人淡忘了?因为我们现在早已远离了古代那种追逐猎兔的社会文化环境 。


农业文明的兴起 , 尤其是铁制农具的大规模应用 , 使得土地开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1970年代北方的平整土地运动有助于我们理解那时发生了什么:“这些运动 , 改变了古老田野的原始面貌:荒地开垦了 , 池塘填平了 , 密布田间的百年老树被伐倒 , 木草丛生的巨大坟丘被搬掉 。 田地的平坦和整齐 , 给世代繁衍其间的鸟兽 , 带来了灭顶的危机 。 野兔绝迹了 , 鹰也消失了踪影 。 ”


野兔因为喜欢打洞 , 对农田来说其实是害兽 , 农田的开垦一步步压缩了野兔的生存环境 , 繁殖再快 , 也经不起滥捕滥杀 , 一些地方当时卖兔者很多 , 乃至“积兔满市”(《吕氏春秋·慎势篇》) 。 地处中原的宋国 , 早在战国之后就已“无雉兔鲋鱼”“无长木”(《战国策·宋卫策》) , 西汉时“曹卫梁宋 , 采棺转尸”(《盐铁论》卷一) , 连做棺材的木料都缺乏 。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现在宋国 , 想来也不是偶然的 , 在一个田土尽辟的地方 , 野兔本来就很少 , 不去好好努力 , 却指望偶然的幸运 , 这当然会被看作愚不可及的笑料 。


[清
冷枚《梧桐双兔图》 局部 。 /Wiki art




反过来 , 从农业文明的视角来说 , 野兔出没可不是什么好事 。 东晋末年 , “民间园圃皆生蒿棘 , 狐兔游聚”(晋王嘉《拾遗记》卷九) 。 因为荆棘灌木丛中才适合大量野兔、野鸡和狐狸生存 , 但农民看到这景象可不会觉得这是绝佳的狩猎场所 , 而是会惋惜田园荒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