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让手下群臣战战兢兢但一生中却忌惮一人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既是丝绸之路的创始者,也是以武力开疆拓土,使万国臣服,不远万里前来朝仪的千古一帝 。汉武帝建立的外儒内法体制,既对百姓怀柔,又以严刑峻法约束臣下,他可以不拘一格欣赏提拔人才,英雄不问出处,譬如对待家奴卫青和宠臣东方朔,也可以视人命为草芥,杀人如麻,让手下群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但是有一个人却让汉武帝如骾在喉,很不舒服,自古帝王刻薄寡恩,可是对这个人,汉武帝却不能想杀就杀,哪怕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不能马上翻脸不认人,该给的面子还得给,怒火万丈时还得忍气吞声,装都得装成礼贤下士虚怀若谷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可以如此肆无忌惮顶撞主子,可以如此无视帝王尊严,想说就说,想批就批,一点都不怕自己会惹翻这位一言九鼎,史上最为威严的帝王之一,难道就不怕会惹火上身,身首异处被诛灭九族吗?
此人名叫汲黯,西汉著名大臣,为人耿直,以直言敢谏名闻天下,被汉武帝称之为“社稷之臣” 。这个人太有意思了,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足够掉几次脑袋了,可每次都安然无恙,且每一次都留下美名,化险为夷后官升一级 。有一次东越少数民族内乱,皇帝派他去巡视,走在半路,他折身回返,皇帝责问他为什么不兴师问罪,他回答东越民风好斗,如此小事一桩,不值得天子兴师动众,皇帝无言 。果然东越人械斗后不久自行平息,还感激大汉朝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家事 。
不服从命令,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汲黯干这种事不止一次,河内郡发生大火,皇帝令其再次担任巡视工作,他倒好这次干脆置之不理,原因是,火灾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牵连千余户,损失无可挽回 。而路过河南郡,发现水旱灾害已经造成饿殍遍野,父子相食,连向上报告一下这样的官样文章都不做,果断下令开仓赈济,事情都做完了,上书皇帝矫诏之罪,皇帝无可奈何免其罪责 。
【汉武帝让手下群臣战战兢兢但一生中却忌惮一人】像汲黯这样不按套路出牌,还经常顶撞皇帝的大臣,迟早会招灾惹祸,果然因为再次直谏,惹怒了龙颜,皇帝贬他做一县之长,七品芝麻官,汲黯认为这也太伤自尊了,大材小用,复旨辞官不做,皇帝笑了笑,你可真牛,还敢挑肥拣瘦,居然委任他做一省之长,这下对路了,汲黯任用贤良,励精图治,将属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清明太平,皇帝一看,此人虽然傲慢,但是傲慢的人还真有真才实用,直接提拔其为主爵都尉,待遇比照九卿执行 。
有一天,汉武帝心血来潮,既想附庸风雅,又想让儒生们为汉帝国大唱赞歌,标榜盛世风采,下诏征调天下饱学之士,汲黯向来看不起这些文绉绉的拍马士人,又不愿汉武帝做这样的官样文章,也不顾汉武帝的兴致,直言相谏,陛下啊,你心里的欲望太多了,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顶个鸟用,尧舜的政绩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 。皇帝一听大怒,拂袖退朝,回到宫中,仍忿忿不平的怒骂,太过分了,汲黯居然敢这么跟我说话,说他蠢吧,有道理,说他直吧,他竟敢当面折辱我 。
汉武帝特别喜欢两个人,一个是张汤,西汉有名酷吏;一个是公孙弘,大知识分子;这两人一人为汉武帝镇压百官的工具,一人为夸夸其谈用儒术矫正天下百姓奴性的御用文人,偏偏这两个人汲黯都看不上,并多次在汉武帝面前羞辱两人,一点都不顾及汉武帝脸面,他对张汤说,你作为皇帝的股肱大臣,上不能安邦,下不能富民,错事你撅着屁股死命做,损坏法律威严,以言代刑,改章立制,再这么下去,你会断子绝孙的 。汉武帝看着汲黯义正辞严的指教张汤,实际上是责怪自己用人失察,气得灰头土脸的,却又不便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