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和皇帝同名,如果先人和皇帝同名,上坟时该怎么避讳?

“诗鬼”李贺的父亲叫什么名字?与哪位唐朝皇帝同名了?

取名和皇帝同名,如果先人和皇帝同名,上坟时该怎么避讳?

文章插图
“诗鬼”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并不是与哪位唐朝皇帝同名了,而是名字中有一个“晋”字,而“晋”与“进”同音,儿子李贺就要避这个“进”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
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
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意为:天门未开,前路被狂犬拦挡 。),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
扩展资料:
同情李贺的人也很多,最高调的当然是他的忘年交韩愈 。我们的古文大家气愤不已,写了一篇《讳辩》,来反驳这种荒谬、恶搞的避讳“定律” 。
韩愈在文章中骂道,如果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仁”字,那么他的儿子就要避讳这个仁,接着必须“不仁不义”,甚至连“人”都没法做了 。
韩愈是豁出去了,这种推理似乎比李贺要避讳更为无理,更没逻辑 。连旁观者韩愈都快被逼疯了,更何况当事者李贺 。
韩愈的呐喊就如同鲁迅的呐喊一样,光喊喊而已,李贺终究无法参加进士考试 。做不了进士,对于古代知识分子来说是致命的 。它不仅是一个官场敲门砖的问题,更多的是,如果你不是进士,那么你的身份就是残缺的,很难融入高层次的文化圈子与官员圈子 。
甚至即便能够忝入进士的圈子里,也总会遭到“另眼相看” 。晚晴的一流名臣左宗棠,就因为只考中了举人,而没有进士头衔,被李鸿章等人笑话了一辈子 。
李贺说起来也是天潢贵胄,乃李唐皇室后裔,他与当时的宪宗皇帝李纯都有一个老祖宗李虎,而李虎则是西魏时期的豪门权贵,更是唐高祖李渊的爷爷 。
李贺的皇统血脉的确是源远流长,可委实太远了,宪宗无法照顾和优待李贺这个远房亲戚,他只能靠自己的学识,期待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为:早些时候只是普通的农田村夫,晚些时候却登堂入室,成为天子臣下 。) 。
李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泼洒,只能在诗歌中挥发,终成一代“诗鬼” 。在《雁门太守行》中,李贺用色彩斑斓的笔调写战争场面,在蔚为大观的唐诗中独树一帜 。
可收尾的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为: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还是想着考上进士,做上大官,能够为君王效犬马之劳,把那些闹独立的藩镇杀个片甲不留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贺 (唐代诗人)
“诗鬼”李贺的父亲叫什么名字?与哪位唐朝皇帝同名了?
取名和皇帝同名,如果先人和皇帝同名,上坟时该怎么避讳?

文章插图
不是与皇帝同名,是他的父亲叫李晋肃,和进士的进谐音,所以造谣者说他参见进士考试犯了他父亲的讳 。李贺才高八斗,及第十分有望 。这就招来一些文人的妒忌,那些竞争者想出了“避讳计”,大造舆论,把李贺父亲名“晋”与“进”(士)同音提到讳名的高度上 。制造了“‘晋’‘进’风波” 。“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原来,争名者发现李贺父亲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于是说,李贺应避讳,不能参加京城的进士考试 。虽然秦始皇后,帝王讳名愈演愈烈,但唐代太宗时,李世民对于帝王讳名,并不当回事 。但死后却是另一样风景,唐高宗时,“讳害”使大臣改名,朝廷民部改为户部 。“讳害”之势在高宗时期开始扩展 。中国古时科举考试,源于隋代,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选贤心切,新开了进士科 。读书学子,只要考中进士,就会官运亨通 。进士,是每个读书学子一生的奋斗目标 。所以,竞争十分激烈 。“‘晋’‘进’风波”愈吹愈烈,有人说李贺因父名犯了“讳”,即使参考,考官也会将他弄“消失”,弄不好,还会因考招来横祸 。有人劝李贺,为避讳,还是不要参加进士考试好 。这种声音传到韩愈耳里,韩愈很生气,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劝李贺参考 。韩愈的信,也成了当时议论的焦点 。为了抨击“‘晋’‘进’风波”,韩愈写了《讳辩》一文,尽管韩愈在《讳辩》中说尽了道理,但“讳害”并未因理而减弱 。李贺听从韩愈劝说,进京参考,但最后还是未得准许 。《旧唐书·列传·李贺》曰:“李贺,字长吉,宗室郑王之后 。父名晋肃,以是不应进士” 。可怜一代才子,就这样被“讳害”害了 。